敦煌,扼守着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門戶。兩千多年前,正是張騫在出使西域的征途中途經此地,纔開始了後世絲綢之路的繁榮昌盛。

作爲西連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鄰蒙古高原,南接青藏高原的交通要衝,敦煌是絲路上衆多交通網絡的中心。文化、貿易、宗教等等都通過這裏散佈四方,也爲這裏留下了震驚中外的石窟藝術。

《左脅侍菩薩》莫高窟328窟[初唐] 攝影師@吳健

爲了能以地圖的形式來展現敦煌的特色,我們從連接敦煌的衆多路線裏面選擇了三條最有特色的線路,並繪製出以敦煌爲中樞的絲路長篇地圖。這三條線路分別爲長安—敦煌段、敦煌—印度段、敦煌—中亞段,希望能從視覺上凸顯敦煌的“樞紐”地位。

三條線路真實位置索引圖 製圖:paprika

另外,地圖君根據各線路所承載的意義,尋找到了與之內容相呼應的三幅壁畫作爲主視覺。將壁畫中各種山川、河流、鳥獸等元素都重新繪製進地圖之中,讓地圖與壁畫融爲一體。真實的地理地貌、虛幻的壁畫故事,它既是壁畫,也是地圖。

①:出使西域之路 (長安—敦煌段)

參考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圖》 莫高窟323窟 初唐

《張騫出使西域圖》表現的是漢武帝獲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張騫出使西域的情景。絲路聯通後,便成爲了溝通亞歐大陸最重要的陸上交通通道,敦煌作爲交通樞紐功不可沒。

②:佛教傳播之路 (敦煌—印度段)

參考壁畫:《山間行旅》 莫高窟第217窟 盛唐 攝影師@孫志軍

《山間行旅》表現的是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巡禮中國的五臺山時,遇到了文殊菩薩化現的老人。受老人的開示,佛陀波利重回印度,取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在中國翻譯流傳的故事。印度作爲佛教的起源地,興起後不久,即向四周傳播,其中一條線即沿中亞傳入西域至敦煌,再入中原。

③:貿易傳播之路 (敦煌—中亞段)

參考壁畫:《胡商遇盜》 莫高窟第45窟 盛唐 攝影師@孫志軍

《胡商遇盜》表現的是在絲路上從事商販貿易的胡商被漢匪打劫的故事。在這絲綢之路上,貿易活動溝通了大陸上各個角落的文明,彼此互相交融,此畫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歷史的真實。

絲路從長安開始

絲綢之路作爲大航海時代前亞歐大陸之上的主通道,成爲了溝通諸文明間的紐帶,開啓了早期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令各文明之間聯繫緊密,互相融合。敦煌則是這條紐帶上最重要的一環。

如今,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已漸行漸遠,而蘊含無數寶藏的敦煌,依然在爲這個世界的佛教、美學等諸多領域留有更多可能。

參考資料:

1.《敦煌石窟全集--再現敦煌》段文傑、樊錦詩主編 商務印書館

2.《敦煌石窟全集--塑像卷》劉永增主編 商務印書館

3.《敦煌石窟全集—飛天畫卷》鄭汝中臺建羣主編 商務印書館

4.《敦煌石窟全集—交通畫卷》馬德主編 商務印書館

5.《敦煌石窟全集—動物畫卷》劉玉權主編 商務印書館

6.《敦煌石窟全集—山水畫卷》趙聲良主編 商務印書館

製作人員:

插畫設計:趙參 | 畫匣子ONLINE

數據收集:張也、王俊傑

地圖製作:劉昊冰、程遠

特別鳴謝:馬子雷、孫志軍 、吳健

文章來源:地圖會說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