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開篇當中,有對商朝的現狀進行一個描述,與我們印象當中的君王無道,民不聊生不同。在封神演義開始之初,商朝可以說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四夷八方盡皆臣服,八百諸侯朝拜商朝。而廟堂之上,文有聞仲聞太師安邦,武有武成王黃飛虎定國,後三宮皆是德性貞靜賢淑的妃子。此時的商朝可以說是衆望所歸,民心所向,再綿延百年不成問題。

奈何人有生死,國有興亡,天要人死,人不得不死,天要國亡,國也不得不亡。即便是商朝再強大,也難與天命抗爭,即便是商朝的忠臣們極力想要挽回,也是徒勞無功。而論對商朝最忠者,應該就要輪殷商的這位三朝元老,聞仲聞太師了。

在商王文丁時期,聞仲便聽從師命下山輔佐,爲保住商朝基業,東征西討,穩殷商氣數。可以說雖然聞太師被稱作是安邦文臣,但是實際上是文武雙全,不但可居於廟堂之上理朝政,還可以徵千里之外伐叛逆。爲人剛正不阿,在朝中非常有威望。聞太師這個人讓我想起了《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也是爲了皇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聞太師持有先王賜予的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爲聞太師長期遠征北海的話,至少僅僅靠幾個妲己,朝歌是絕對亂不起來的。正是因爲聞太師常年遠征在外,讓妲己有了迷惑紂王,禍亂朝綱的機會。聞太師第一次回朝之時,便力陳十策,怒打奸臣,要求紂王改過自新,重整朝綱,但是因爲東海戰事再起,聞太師只能再次遠征,才讓妲己的計劃得以繼續下去。

武王造反以後,聞太師爲保商朝,兵伐西岐,同時請了衆多截教的道友下山相助(可以說截教這麼多人應劫,除了申公豹的努力之外,和聞太師也有非常大的關係)。但是奈何天命不在我,在絕龍嶺當中,聞太師被雲中子所煉的通天神火柱和燃燈道人借用的紫金鉢盂圍殺。正如蘇侯所說的:

天命有在,何必強爲,聞太師屢欲扭轉天心, 故此俱遭屠戮。

諸葛亮想要逆天命興大漢,聞太師想要逆天命佑商紂,但是終究是天命難爲呀。

商周戰畢,姜子牙行封神之事,命令柏鑑引雷部正神上封神臺封神。但是聞太師英風銳氣,不願意跟隨柏鑑前往,而是率領二十四位尚未被封的正神,直闖封神臺,也不下跪。而姜子牙一揮打神鞭,大聲喊道:““雷部正神跪聽宣讀玉虛宮封號!”聽到這個命令,聞太師才肯下跪聽姜子牙的封令,可以說是充滿了傲氣和對姜子牙的不屑了。

實際上也是如此,雖然姜子牙是聞仲的師叔一輩,但是論個人實力,若非打神鞭此等神器在,姜子牙只會被聞仲打下馬去,論排兵佈陣,治國安邦,姜子牙也都不是聞仲的對手。姜子牙所持的無非是天命所向和闡教中人以大欺小。對付一個聞太師,不但赤精子出手了,雲中子出手了,堂堂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還拿出了紫金鉢盂來暗算聞太師,這讓聞太師如何能服?

兢兢業業地輔佐了商朝兩代君王,纔將商朝打造成爲一個實力強盛,民心所向地國家。聞太師對於商朝的感情,想必更盛於紂王,所以纔會爲了商朝不斷的奔波,爲了對付西岐到處請道友相助。他雖然是聽從師命來輔佐商朝,但是數十年來,已經把商朝當成自己的家了吧。本來看着自己輔佐的第三代君王紂王也是一代明君,未曾想突然變成了一代暴君,他真的不知道是因爲什麼回事嗎?你讓聞太師如何不恨?

但是成王敗寇,他終究是先爲截教弟子,後爲商朝臣子。他可以不服姜子牙,但是姜子牙拿出了玉虛宮的名義,聞太師不得不聽令,尊師重道。元始天尊即便是與通天教主爲敵,但是他們畢竟是師兄弟,他們的種種作爲,不是徒子徒孫可以妄論的。

“天絕成湯!當今失政,致天心不順,民怨日生。

臣空有赤膽忠心,無能回其萬一。此豈臣下征伐不用心之罪也”

聞太師恨,恨紂王不爭氣,恨商朝民心離,恨朝臣只謀利,恨自己太無力。

圖:《封神榜》劇照

文:悠然布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