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中國有句老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雖說我們並不能完全苟同,但說實話,從來沒對自己孩子“出手”的家長確實少之又少。

但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幼年時期,每次對他吼完,即使吼得再重,不到一會他都會哭着走過來求抱抱。孩子被吼後還求抱,讓人心疼

有位寶媽在育兒論壇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因爲引起其他家長共鳴,迅速上了熱門,吸引了不少討論,大家都不明白爲何孩子被吼後很快就“不記仇”了

事情是這樣的,這天是週末,這位寶媽主內出去買菜,就帶着女兒一起去了。

孩子到了菜市場對什麼很好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的,和孩子說過好幾次不要亂碰,可孩子就跟沒聽到一樣,依舊自己玩着。

等到了賣魚的地方,她還直接把手伸進了魚缸裏抓魚,順帶着把自己的衣服也弄得又溼又腥。

這位寶媽看見後,氣就不打一處來,直接對着女兒吼道:叫你別老亂碰,你沒聽到嗎?你看看把衣服弄成什麼樣兒了!

買完菜付過錢後,依然沒有消氣,一使勁就拽着孩子回家,可能拽得有些用力了,孩子一下就委屈地哭了出來,一邊哭還一邊要媽媽抱抱。

這時寶媽也有些懵,剛剛明明吼得那麼兇,可孩子這麼快就不記仇了。但看孩子哭得心疼,最後還是把孩子抱起來安慰。

其實很多父母都碰到過這種情況,吼完孩子後,孩子依然會主動來要抱抱,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爲何孩子被吼後還求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

1)孩子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人們常說母愛偉大、父愛偉大,但最偉大的其實是孩子對父母的愛。因爲孩子是父母生活的一部分,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因此,每次父母剛吼完,孩子都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就想要用“抱抱”這個行爲來主動挽留這段親情,即使父母吼得再兇也無所謂。

2)尋求安全感

在孩子出生前,一直都生活在媽媽肚子裏,小小的空間讓寶寶很有安全感。

可出生之後,孩子和父母就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吼罵孩子會使其失去安全感,而“抱抱”的行爲可以增加與父母的觸覺敏感,尋求觸覺上的安慰。

3)擔心受到懲罰

當孩子知道自己惹怒了家長時,心裏是很恐懼的,他們會採取這種方式來尋求家長的諒解,讓家長快速消氣,從而逃避懲罰。遇到孩子求抱抱時,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

1)看情況循序漸進

家長看孩子哭了不要立馬抱起,否則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裏,下回很可能還犯相同的錯誤。

孩子求抱抱時,應該讓他先冷靜下來,比如先握着他的手,告訴孩子父母是愛他的,但如果繼續哭並不能得到抱抱。

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再去慢慢地拍他的背,並把他抱起來。

2)分散孩子注意力,給孩子選擇題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求抱抱時,都會習慣性地問:“你知道錯在哪裏了嗎?”

其實此時孩子的情緒很激動,並不能冷靜思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給他出選擇題。

例如“你想讓我在臥室抱你,還是在客廳抱你?”,以此來幫孩子理清思路,讓孩子明確說出自己想要什麼。

3)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

孩子在哭鬧時想要抱抱,是沒有安全感、缺愛的表現。

因此,父母在孩子冷靜時,要讓他知道剛剛沒有立即把他抱起來的原因,同時要告訴他父母的愛。

千萬不要和孩子使用冷暴力,這很可能導致孩子以後會封閉自己,不愛與外界接觸、交流。寫在最後

瞭解完孩子求抱抱的三點原因之後,以後你還敢吼孩子嗎?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教育是必須的,但好孩子不是吼出來的,因此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