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些絕妙的詩詞,不着一個“雨”字,卻淋溼了唐宋

雨是大自然吟誦的最美的詩篇,雨滴是充滿着智慧與情感的文字。讓我們隨着清風優美的旋律,穿越時空的長廊,品味唐詩宋詞中那一個個雨滴匯連成的感人肺腑的篇章。把詩的精靈,詞的魂魄一起來分享。

長相思·雨宋代: 万俟詠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裏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万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於音韻。這樣連續重複用字,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該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着雨打芭蕉,觸景生情,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孤燈照人難入夢,表達了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這是一首寫景遣懷的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着雨打芭蕉,孤燈照人難入夢。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觸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

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雨打芭蕉,觸景生情,孤燈照人難入夢。

微雨唐代: 李商隱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李商隱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微,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內在神韻。這首《微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此詩前兩句寫傍晚前後微雨剛落不久的情景,後兩句寫夜深後微雨落久的情景。李商隱這首詩不着一個雨字,只是藉助周遭相關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觀感受來表現微雨的形態,卻是很成功的。

水仙子·夜雨元代: 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作者筆下,秋雨綿綿,桐葉聲聲,雨打芭蕉,愁滴心頭,羈旅路遙,思鄉情長,無限惆悵,無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裏行間。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點是善用數字,開頭“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這三句,耐人尋味。

春日宋代: 秦觀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豔嫵媚。這裏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徵,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後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

雨晴宋代:陳與義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牆頭語鵲衣猶溼,樓外殘雷氣未平。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

通觀全詩,詩人捕捉住雨後初晴自然景況變化的瞬間,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雲、爭喧的鵲鳴、低沉的雷聲,構成了多層次多角度、氣勢恢宏的絢麗景觀。詩中雖未着一個情字,但喜悅之情旱已透過寫景敘事的字裏行間噴湧而出,全詩清麗雄渾,奇趣橫生。

涼風習習,落成詩,你身邊的,下成了哪首詩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