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盗书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见我在读谱,旁边一位陪小朋友上书法课的麻麻凑过来和我聊天,打听我学琴的细节。她本以为我和她一样是陪读的家长,得知是我自己学的时候,不可置信地看着我,喃喃道:小提琴多难呀,你零基础学它干嘛呀?学吉他或钢琴不好吗?

自从我决定要学小提琴以来,有一些人觉得我选得太任性了,总是想拉我一把,让我看清现实。因为大家都认为学小提琴太难了,我一把年纪,才开始有点太晚了,应该换种简单的乐器……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有多自信我能将小提琴学好,也并非嘲笑家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只是想说,当了家长之后,我们是不是会习惯性地畏难?如果自己有畏难的情绪,怎么能做好陪读呢?

另外,对于陪读的行为,我总是很难理解,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自己为什么要当个摄像头在一旁监视?如果说因为陪读,家长自己也学进去了,和孩子一起进步,那值得陪,但是假如只是在一旁焦虑地看着,自己无所事事,那陪个什么劲?

我去上课的时候总是见一堆家长护一堆小孩,和我聊天的那位麻麻告诉我说疫情没开始的时候,孩子上课,家长都一起跟着进教室坐在孩子身边,疫情来了之后,就不让进去了。因此家长们就在门口守着,有些刷刷手机干等,有些会带二孩去外面玩,最淡定的就搬了把凳子坐着,看看书,但能安心喝喝水,看看书的每次就那一个……很多家长在门口等候的时候,时不时就要向教室探头探脑,生怕孩子偷懒又或者丢了似的。

对于学习这件事,孩子们真的需要家长们无时无刻搀扶着不可吗?等待的时间就只能白白浪费掉吗?真希望那些坚定又不安的陪读家长,有一天能觉醒,去好好理解生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