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1月7日,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非遺傳承隊應邀參加首屆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周西南地區非遺音樂教學成果音樂會。

演出現場 供圖 寶興縣委宣傳部

音樂會上,磽磧藏族鄉非遺傳承隊表演了《打麥舞》《多聲部民歌》《磽磧鍋莊舞》三個節目,得到現場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據瞭解,自2018年起,磽磧藏族鄉非遺傳承隊已多次參與由四川音樂學院開展的學院學生和西南地區兄弟市州的傳承教學與交流。

教學成果音樂會現場 供圖 寶興縣委宣傳部

據瞭解,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坐落於夾金雪山腳下,“磽磧”在當地藏語的意思是“很高的地方”,蔚藍的天空、蒼莽的羣山,孕育出了磽磧藏族原生態多聲部民歌這一獨有文化;無樂器伴奏,一人引唱、衆人跟進、不斷疊加,場面壯觀,震撼人心。

演員身着藏族服飾起舞供圖 寶興縣委宣傳部

磽磧鍋莊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一種舞蹈形式;“鍋莊”是指火塘裏支撐鐵鍋、銅壺的石頭或鐵三角,人們跳舞時圍繞火塘轉圈;鍋莊舞表演時無任何樂器伴奏,人們在高昂雄渾的民歌聲中,圍圈攜手共舞;傳統的節日盛會、立房蓋瓦、婚喪嫁娶、豐收打麥都離不開民歌和鍋莊舞。

磽磧藏族原生態多聲部民歌和磽磧鍋莊都是磽磧藏族鄉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人文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文 王衛東 李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