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五年(1135年),因獻城投降金朝有功,而被金僞封爲傀儡「大齊皇帝」的原北宋濟南知府劉豫,在山東各地張懸佈告,故意散佈謠言,毀謗內廷掌管宋高宗趙構御用藥物的大太監馮益派人收買信鴿,干預邊境事務,繼而離間君臣,其中還夾雜許多對大宋皇帝的不敬言辭。

邊關泗州知州劉綱便將此情報呈報給朝廷。

大太監馮益平日裏恃寵驕恣,挾勢弄權,一直被樞密院知事張浚、樞密院籤事趙鼎視爲禍患。於是,張浚藉機奏請宋高宗趙構處決馮益來消除謠傳和毀謗。

劇照:趙鼎

趙鼎隨後上奏:「關於馮益的毀謗目前難辨是非,但儘管不明不白卻關乎國體。倘若朝廷計劃着不加以懲處,朝野上下必然認定是陛下您親自指派馮益做了這些不妥之事,這樣就會牽累影響您的盛德。不如暫且解除馮益的宮廷職務,貶謫京外,用以消除羣臣的各種猜疑。」

宋高宗龍顏大悅,以爲甚妥,便將馮益革職遠放到浙東去了。

張浚對趙鼎與自己產生分歧很是怨憤。

趙鼎卻說:「自古以來凡想剷除奸佞小人,若操之過急,反而會使那些奸佞之徒聯合起來以至於釀成更大的禍端;如從長計議,那麼他們就會自相傾軋排擠。眼下,即便馮益獲罪處死,卻完全不足以大快天下人心,但是那羣太監卻擔心皇上以殺人爲常態,必然全力以赴幫助馮益減輕罪責,所以不如把馮益貶到外地,既不傷害皇上懲戒之意,太監們也覺得貶謫量刑較輕,一定不會全力營救;同時,他們又慶幸眼前馮益空出的美缺,一定會各自偷偷謀取,又怎麼會容忍即將被貶的馮益呢?如果竭力排擠這幫小人,他們一定對我們感到驚懼,那他們的團伙將變得更加堅固而不容易擊破啊。」

張浚這才歎服趙鼎的謀略。

劇照:大太監馮益

據史料記載,作爲樞密院搭班正副手,張浚和趙鼎儘管彼此互有知遇提攜之情,但最終還是在對金等問題上出現難以調和的政治分歧,激進的張浚力主北上抗金,保守的趙鼎主張退守江南。又因種種原因,二人同遭奸相秦檜迫害,雙雙被貶。紹興十七年(1147年)八月,趙鼎絕食身亡,賜諡「忠簡」;隆興二年(1164年)八月,張浚病逝, 諡號「忠獻」。

反觀太監馮益,他遠離廟堂,閒雲野鶴,竟得以善終。據《宋史》載,他自從被宋高宗解職遠放浙東後,「益自是家居廩祠者十四年」,即踏踏實實待在家裏借名食俸長達十四年,直至紹興十九年(1149年),「卒於家」。

【原文】劉豫揭榜山東,妄言御醫馮益遣人收買飛鴿,因有不遜語。知泗州劉綱奏之。

劇照:秦檜

張浚請斬益以釋謗,趙鼎繼奏曰:「益事誠曖昧,然疑似間有關國體。朝廷略不加罰,外議必謂陛下實嘗遣之,有累聖德。不若暫解其職,姑與外祠,以釋衆惑。」

上欣然,出之浙東。浚怒鼎異己。

鼎曰:「自古欲去小人者,急之,則黨合而禍大;緩之,則彼自相擠。今益罪雖誅,不足以快天下,然羣閹恐人君手滑,必力爭以薄其罪,不若謫而遠之,既不傷上意,彼見謫輕,必不致力營求;又幸其位,必以次窺進,安肯容其人耶?若力排之,此輩側目吾人,其黨愈固而不破矣。」浚始歎服。

勘校譯文/老宋/宋諞西遊/讀史使人明智,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歡迎和老宋在「宋諞西遊」一起探究西遊神話和智慧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