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大軍,再添一員。

不久前,百果園宣佈於惠州上線“熊貓大鮮”小程序,劍指社區團購。

在疫情催化下,社區團購行業成爲了兵家必爭之地: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盒馬優選、興盛優選、十薈團等等紛紛涉足,互聯網新秀與老玩家混戰其中,熱鬧非凡。

作爲社區團購新兵的百果園,最近兩年一直“很忙”。

2018年,百果園便宣佈獲15億元以上B輪融資;2018年末百果園旗下一米鮮推出社區團購,小範圍試水;2019年推出百果心享平臺;今年年中,百果園與競爭對手鮮豐水果雙雙步入上市流程。

百果園的店面數量也隨之猛增:從2018年初的2645家門店發展至今,百果園的店面數量擴張至4500多家。

動作頻頻的背後,百果園意欲何爲?

穩紮穩打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正迎來自己的黃金年代。

互聯網信息化開始普及,同時“下海創業”成爲年輕一代的首選。自1990年以來,聯華超市、物美超市、家家悅、步步高超市等連鎖商超紛紛落地。萬佳、永輝超市、大潤發緊隨其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淘金熱拉開帷幕。

彼時的深圳,正值經濟騰飛,出生於江西農村的餘惠勇隻身來到深圳打拼。

1995年——1997年是外資連鎖超市進入中國市場的高峯期,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卜蜂蓮花爭相進入中國。

年輕時,餘惠勇便開始留着長髮,正如他的性格,很有自己的主張與想法。沃爾瑪的入駐帶給了餘惠勇極大的感觸,也讓他產生了做差異化競爭、做水果連鎖店的念頭。

然而,當餘惠勇將這個想法報告給老闆時,卻並沒有被通過,還被潑了一盆冷水。

“那時候沃爾瑪剛進入中國不久,要是不創業我可能就去了沃爾瑪,因爲它當時給我發了Offer,6000塊錢一個月,而我在當時的公司是1200塊錢。”談及過往,餘惠勇不由得感嘆命運的奇妙。

靠賣梨在深圳賺了200多萬後,這個總是留着長辮子的胖大叔於2001年正式成立公司,並於2002年開出第一家百果園;同年的深圳市場也在不到3個月時間,出現了30多個品牌,諸如千果園、萬果園、榴蓮園、蘋果園等等。

競爭高壓下,餘惠勇急忙加速開店,並在百果園開到第六家店後,就發起了加盟模式,同時靠低價吸引顧客。

然而賣水果,卻是一門小而美的生意,一旦擴張,各種經營問題便層出不窮。

短期來看,百果園的銷量的確增加了,但長期而言,許多加盟店以次充好,況且打價格戰無法長久留存顧客,品牌形象受損的同時,也使得百果園虧損成爲常態。

2008年,《第一現場》報道了一家被顧客投訴的百果園的門店,因其用國產的香蕉冒充菲律賓香蕉賣;那一年,百果園營業七年,店面100家,卻虧損2億元。

危在旦夕的百果園,決定把過去的鬆散型加盟模式全部停掉並回收門店管理權,加盟商改爲自己的員工——每年每兩家老店鋪會產生一名新店長,負責新店的開拓管理。

同時,百果園開始打造自己的供應鏈。

百果園成立了果品供應鏈管理公司,並發展水果種植基地,以此加強供應鏈;發展自己的種植技術、肥料生產,提高自營的水果產品產能;不斷縮減以往龐大的配送中心,並轉移到離市場更近的地方,通過精細化、多溫區的管理系統,針對不同果品進行分類運營,進一步降低貨損率。

到2009年底,公司終於開始盈利。

百果園從此開始嘗試電商業務,搭建網絡銷售平臺,向線上尋求突破;同時持續提升服務。

在相關法規明確規定網絡銷售的鮮活易腐類商品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換貨”規則的情況下,百果園推出特有的“三無退貨”,即“無實物” “無小票” “無理由”在銷售起7日內可退貨。

而在物流端,百果園建立採配中心、中央配送中心並在上游按照“特級、A、B、C級”、“大、中、小”的水果分級制度分產品類別,進一步標準化。

精細化運營下,百果園徹底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2010——2014這五年時間,穩紮穩打的百果園逐步擴張,門店數從150家到940家;銷售額也從1億跨到20億。

而2015年至2018年,自獲得天圖資本投資後,百果園共獲得7輪融資,估值升至100億元。

市場的看好、資本的助推下,百果園擴至3700家店,並獨佔水果連鎖超市行業老大的位置。

早在百果園2015年的A輪融資中,其領投者天圖資本就表示,預計百果園在3-5年內將實現上市,甩開競爭對手,成爲中國水果連鎖第一股。

餘惠勇更是在2016年定下萬店目標:“2020年,公司共計要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

然而,直至如今,百果園的銷售額不到目標的一半,開店目標也遠未達到。

在新零售的熱潮下,百果園再度迎來困境。

進階難題

成爲水果連鎖超市行業的第一後,百果園的市場佔比依舊處於低位,也觸及到了天花板。

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的水果連鎖有30多家,儘管連鎖水果企業的第一、第二名均是百果園(第二名果多美併購到百果園),但其銷售額僅佔市場份額的1%,而排名第二到十位的同行加起來的佔比也只有1%;即便百果園在2018年擴張至3600多家店後,其市場份額也不到2%。

剩餘的市場份額,則被路邊攤小販、連鎖超市、生鮮電商等佔據。傳統小衆的水果連鎖超市,在二三線城市很難活下去。

冷清的百果園門店與斜對面的小攤販

有的城市街邊小販生意火爆,但小攤販對面的百果園卻無人問津。

傳統的水果生意非標化嚴重,百果園寄希望於線上線下融合提升觸點,從線下反向整合線上。

這一想法並非臨時起意。

早在2015年,百果園便開始採用店倉一體的模式覆蓋店面周邊一公里,提供59分鐘送達的服務。

“在實體門店,百果園與果多美友好併購重組,不僅避免了電商和O2O企業常見的燒錢大戰,而且併購重組後形成了完善的供應鏈和線下門店佈局,將成爲水果O2O企業繞不開的基礎設施。”

在與果多美併購的大會上,餘惠勇便早已意識到實體門店正處於遭遇電商威脅的市場大背景下,希望佈局更多的線下點位並強化供應鏈,爲線上賦能線下做準備。

彼時永輝超市的“半邊天”項目剛剛折戟,盒馬還沒有出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也尚未出頭,美團、拼多多等一衆企業尚未覺醒。

但好時機,不等於好結果。

收購果多美、合併鮮時代、整合一米鮮、與超奇達成戰略合作;佈局IT系統,上線自己的APP與小程序,入駐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麼、天貓等多個電商平臺;百果園希望如同過去一般,通過自身努力趕上時代的浪潮。

但是時代不同了。

儘管百果園每年在IT系統投入數億元,但時至今日,百果園的水果配送依舊是59分鐘送達。

技術短板背後,不僅是算法,更是長久以來線下起家的百果園,缺少互聯網思維。

而與此相對的是,互聯網企業卻紛紛打出自己的長板,構造出從供應鏈到平臺服務再到消費者的完整鏈路。

譬如盒馬,擁有廣泛的流量和阿里資本的支持,同時又有大數據來描繪用戶畫像,還有全品類產地直供的生鮮產品甚至於店內消費場景,一站式滿足了用戶的所有需求,更是對僅僅處於“賣貨”階段、且產品消費需求相對低頻的百果園形成降維打擊。

同時,依託於自建的配送體系與完整的算法,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一衆生鮮電商均可以做到29分鐘送達。

然而打開百果園的APP,其送達時間依舊是1個小時,配送門檻也高達49元,不滿49元收取6元或以上配送費(根據重量提升增加運費)。

盒馬則採用了第一單免配送費、第二單5元的配送方案;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也選擇了“不滿38元收取5元配送費”的門檻較低的方案。

同時,以拼多多爲首,主打“農產品上行、產地直銷”的低價打法,更是使得生鮮電商快速蠶食掉了百果園的顧客。談及水果,有些顧客更願意在其他生鮮電商平臺下單。

百果園開始寄希望於規模取勝。

2018年,急於擴大規模的百果園,再度宣佈全面開放加盟模式。

儘管此次加盟開放嚴格要求店長自營,並要求只得使用公司產品,但店長盈利與加盟抽成又成一大難題。

百果園店長某單營收情況

一時間,百果園進退兩難,萬店計劃也並不如預期般進展快速。

百果園不得不尋找改變,開始賣菜。

老虎機

在一次訪談中,餘惠勇曾表露出對百果園賣菜的信心。

“果蔬不分家,商品屬性上最接近,所以百果園賣菜不算跨界,而果是“根莖葉花果”中最高階的,百果園能賣得好水果,也一定能賣得好蔬菜。”

自2018年底以來,百果園不斷嘗試擴張自有的行業天花板:做社區團購、賣菜、開前置倉,甚至還嘗試了無人貨櫃“百果盒子”。

在旗下推出的社區團購業務一米鮮反響不大後,2019年4月,百果園宣佈進軍生鮮領域,併發布了獨立生鮮平臺“百果心享”,提出要在2019年實現開發50款生鮮食材商品,銷售額突破1億元的目標。

然而百果園涉及的商品,僅在水果的基礎上增加了“蔬菜”與“乾貨”種類,並且次日纔可到達或自提。同時,百果園並不會在門店內陳列生鮮產品,銷售主要基於APP和小程序等線上平臺。

做生鮮,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2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百果園推出獨立的社區團購小程序“熊貓大鮮”,首次開始賣海鮮凍品,與所賣的蔬菜、水果、乾貨等一起提供次日達與自提兩種服務。

對生鮮而言,規模做小了履約成本高,並不盈利;規模做大了,又很考驗選品、供應鏈能力。

切換生鮮賽道,不僅對百果園40平米的小店倉儲、陳列空間而言是個較大的挑戰,更是考驗百果園在蔬菜、生鮮方面的供應鏈能力。

而百果園在做“賣菜”一事上,思維卻依舊傳統:從供應商、生產基地處批發,甚至自己種植,配送時效上,則選擇了時效更久的“次日達”服務。

互聯網經濟中,講究“規模效應”,講究“快魚喫慢魚、大魚喫小魚”,黃錚、王興、程維,紛紛帶領着各自的團隊殺入生鮮賽道,都叫囂着要不設上限,力爭市場第一的份額。

社區團購僅是一種營銷方式,其背後無異於搶奪流量、搶奪用戶。但這樣你爭我搶的環境下,生鮮賽道也變成了更大的黑洞,形成了“規模不經濟”。

同時,自2018年末以來,百果園再無融資消息,並沒有資本燒錢搶用戶,甚至開始售賣老店回籠資金;而百果園的競爭對手鮮豐水果,則於今年6月開始準備A股上市。

在傳統賽道上,成長起來的鮮豐水果也勢必會與百果園搶奪僅有的市場。

2018 年百果園銷售總額超過 100 億元;2019年百果園年銷售額 130餘億元,離百果園的“400億營收”目標,還差得很遠。

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曾坦言過自己的野心,“百果園做大生鮮的標杆是亞馬遜。後者從書這個單一品類入手,通過線上模式做到世界第一,並搭建起一個巨大的流量平臺,從而擴展到全品類成就商業帝國。”

但亞馬遜的物流、供應鏈與數字化能力,遠非百果園可比,而傳統思維的固化下,其也遲遲沒能完成線下轉線上的過程。

做水果的盤子,百果園依然相比一衆水果小企業、傳統水果連鎖成功許多;但想要擴張到賣菜、甚至生鮮全品類,沒有互聯網思維的百果園寸步難行。

不久前,紅旗連鎖、步步高、人人樂等一衆上市的傳統連鎖超市紛紛發佈財報,在淨利潤方面均處下滑趨勢。傳統商超的增長空間正在進一步被壓縮,不積極尋找改變與突破,也必將會埋沒在歷史長河中。

與此同時,生鮮行業之於外界,早已是一片紅海。

今年1月申請破產重組的呆蘿蔔,在9月收到了一份1000萬美元的投資意向書,並開始再度招募合肥、汾湖地區產品供應商及“0元加盟”門店合夥人,推出針對新老用戶的平臺補貼計劃。

不久前,繼碧桂園旗下鳳凰優選大規模關閉後,碧桂園再度推出“碧優選”,對生鮮電商並不死心;寶能生鮮退出京津市場後,依舊保留社區門店的玩法,更是定下開出5500家店的目標。

回顧過往,易果生鮮、愛鮮蜂、呆蘿蔔等一衆生鮮電商紛紛折戟,生鮮電商的骨頭並不好啃。但錢大媽、本來生活、誼品生鮮等一衆後來入局者,紛紛極速擴張,並不想失去這些用戶與市場。

2020 年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額達1821. 2億元,同比增長137.6%;生鮮電商月活用戶超 7100 萬,同比增長75.4%,生鮮賽道已經成爲了互聯網企業的必爭之地。

停留在原地,百果園將面臨一衆生鮮電商的圍剿;向前走,供應鏈、系統性的平臺服務與殘酷的競爭,又預示着前方是個燒錢的無底洞。

在高成本、高風險的投入之下,這無異於一場豪賭,且贏家終歸是少數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