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在洱海地區有六個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爲六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爲“南詔”。

由於這裏距離吐蕃比較近,所以受到了吐蕃的影響和壓力,好幾個小國立場非常不堅定,時不時就背棄大唐,從背後捅一刀子。

爲了制衡此時崛起的吐蕃,穩定西南局勢,唐朝對老實巴交的南召進行了扶持。

南詔國立國於738年,當時正是大唐盛世的最頂峯開元年間。唐玄宗賜名蒙舍詔首領皮邏閣爲“蒙歸義”,並封爲雲南王。有了唐朝的支持,皮邏閣一路勢如破竹,吞併了另外幾家,南召也成爲了大唐的一個藩屬。

這個南詔國,就是以彝族爲主體的奴隸制政權。

表面上看,這個南詔國是大唐的附庸,但雙方的關係其實並不好,時打時和。尤其是大唐走向了衰落,而吐蕃竟然崛起了。所以南召有時候會投靠吐蕃,與大唐對抗,有時候也會與大唐重歸舊好,聯盟對抗吐蕃。

由於大唐麻煩不小,顧不上這裏,再加上西南地區特有的地理環境,使得南召經常趁機襲擾,而唐軍數次軍事行動都以失敗告終。

這就更增加了南召的野心,公元829年,南詔軍突襲唐朝,攻陷成都西城大肆掠奪工匠百姓數萬人、金銀財寶無算。

到了859年,南召世隆繼位後,在穩定國內局勢後,自建國號,與大唐徹底決裂。並開始了他“兩陷安南,四犯四川,一入黔中”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那麼問題來了,南詔在攻佔成都時,爲啥要割去成都百姓的鼻子和耳朵?

首先,割耳是代表戰功。我們說,南召雖然一度實力不容小覷,但客觀地說,還屬於奴隸政權,本身奴隸制身上就有一種野蠻和殘酷的因子存在。

同時爲了便於統計,從而確定自己的軍功,畢竟在他們眼裏,俘虜回去那就是奴隸,過着的肯定是狗都不如的生活。

其次,爲了報復。這個報復從何說起呢?大唐時期,越南北部還屬於中國,歸安南都護府管轄。在南召威脅安南的情況下,大唐派出名將高駢任安南都護。

公元866年,高駢收復交趾,全殲南詔軍,但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將南詔軍主帥段酋遷及其部下三萬多人斬首,右耳割下送至長安報功。

這讓南召是不能接受的,上下是非常氣憤。

在公元869年世隆親率大軍突襲西川,攻破多個城池並再度攻到成都城下。雖然並沒有拿下成都,但是他竟然將俘虜的軍民割掉耳鼻,以示報復。

當然了,在當時來說,南召數次入侵大唐,每次幾乎都如入無人之境,大唐也根本沒有能力保護邊界地區。這也是狂妄的世隆表示征服之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