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各類汽車問題的投訴數量上,車內異味已經排在了首位,每一個品牌的汽車或多或少都會觸及到這一點,即便是國產的豪華轎車或者SUV,都能看到車內異味嚴重的報道或者投訴,其中奧迪還一度陷入白血病門的輿論漩渦。我們平常所說的車內異味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皮革異味、塑料味和橡膠味,而主要來源則是座椅、隔音棉和空調。

車內異味已經成爲困擾國內車主的大問題,這不僅影響到了車主的用車體驗,而且異味本身是由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產生,成分結構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不同品牌或者同品牌不同車型,都有不一樣的異味來源,概括來說主要爲雙二甲胺基乙基醚、N,N-二甲基乙酰胺、苯並噻唑、乙醛、丙醛、丁醛、壬醛等醛類物質、2,6-二叔丁基對甲酚、環己基異硫氰酸脂、雙二甲胺基乙基醚、2-丁基-1-辛醇、2-甲基-1-癸醇等物質,多到超乎想象!

目前我國的汽車保有量達到了2.6億臺,擁有駕照的人數超過了4億人,事實上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車內空間已經成爲危害公共安全健康問題的重災區,現狀已然不容忽視,從表象來看,引發車內異味的源頭是車企降低材料標準,但這僅僅只是表層原因。

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汽車材料而是汽車生產標準,很多車友不知道的是,目前我國對汽車用材沒有強制性的標準,給到車企的只是一個指南,在這份指南里,也僅僅是對苯、甲醛、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物質的含量給出了一個最高限值,雖然從幾年前開始,國內對最高限值的數值進行下調,但是並沒有上升到材料強制乃至法規的高度。

無法可依,這纔是導致國內汽車異味超標的根源。

因爲沒有強制性的材料標準,所以車企在選材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敷衍了事的態度,新車在下線檢測的時候,基本都能夠滿足污染物限值標準,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暴曬之後,這些材料會出現污染物二次揮發的現象,嚴重者數年都不能根除。其實不僅僅是國產汽車,很多進口豪華汽車也存在材料雙標的問題,如國內銷售的奔馳S級、寶馬7系和保時捷帕拉梅拉等豪車,都出現過數年之後異味依舊存在的問題。

說透了,就是現在很多車企採用的材料,都具備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只要能夠通過初次檢測就萬事大吉,至於車主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污染物二次揮發聚集的現象,即便是通過投訴也得不到根本性解決,就是因爲無法可依,直管單位也只能以口頭警告的方式予以批評,別說是治本,這連標都治不了。

而在汽車工業發達的歐美國家,大多是通過對材料本身的硬性標準,甚至是通過指定具體材料來管束車企,這就和我們採用污染物最高限值有了本質區別,並且還有法律作爲支撐,以大衆尾氣排放門爲例,因爲排放造假已經在多國累計繳納了數百億歐元的天價罰款,甚至公司高層還因此身陷囹圄。

還是說到了辣哥經常和大家說的一句話:車企的本質也是逐利,你可以講熱愛講情懷,但是車企不會因此少掙你的錢。而管束車企的根本就是國家工業標準,其實早在2013年出現“毒車門”的大事件之後,國家就決定製定相關強制標準,但是至今都沒有實際執行,而美日韓以及歐洲國家,則早在十幾甚至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強制性的管理標準,這也是爲什麼發達國家很少聽到車內異味的問題,這一點有過國外生活經歷的朋友應該會更加清楚。

車企不是福利機構,你若是等着他們自行良心發現,結局註定是一場空,只有從國家管理層面進行強力制約和管控,才能保證汽車質量的整體提升,這就好像在美非常安全的豐田汽車,在國內也有過“薄皮棺材”的黑歷史,就是因爲我國的汽車安全標準低於美國,隨着近幾年的不斷升級,這才讓大部分汽車的安全性得到了質的變化。

但是辣哥堅信這只是暫時的,國內汽車市場發展之迅速,汽車保有量膨脹之猛烈,其實已經超出了全球性的市場管理經驗,過快的發展速度必然會導致管理跟不上節奏,這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行業甚至單獨一個企業都會出現,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關於汽車生產質量的管理標準也會和國際接軌,到時候車企的那些小心思也會無所遁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