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鹏要说的这个人,没有周瑜、孔融那么出名,以至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都没有给他安排位置。

这个人是谁呢?臧洪!他的父亲就是臧(zāng)旻(mín),打仗很有一套,平定过叛乱,做过好几任太守。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臧洪作为比较优秀的官二代,20多岁就被举为孝廉,后来又当了县长。

后来,董卓入京,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气得臧洪找到自己的老板——广陵太守张超,让他起兵匡扶汉室。

臧洪一番话,说得张超心潮澎湃,马上就带着臧洪去找自己的哥哥——陈留太守张邈:邈哥,咱们动手吧!

臧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张家兄弟联合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乔瑁等人在酸枣会盟举兵。

因为大家都不想当出头鸟,于是最后让首倡者臧洪登坛誓师,其“辞气慷慨,涕泣横下”,把在场的人都感动坏了。

俗话说的好,人多了不干活,鸡多了不下蛋。虽然来得人不少,但大家整天吃吃喝喝,仗没打几回,就把粮草耗尽了。

于是,张超派臧洪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结果走到河间,臧洪发现过不去了,袁绍与公孙瓒正打得不可开交。

袁绍很看重臧洪的才能,于是就跟臧洪说,你也别去幽州了,干脆跟着我干吧!我让你去青州当刺史怎么样?

就这样,臧洪当上了青州刺史。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公孙瓒为了对抗袁绍,也任命了一个青州刺史田楷。

后来,曹操当了兖州牧,就把原来跟袁绍借的东郡还了回来。袁绍就让臧洪改任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曹操的老爸曹嵩在投奔儿子的路上被人杀了,气得曹操起兵东伐徐州。

就在第二次讨伐徐州期间,曹操的后院起火了,张邈、张超、陈宫等人迎接吕布入主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

曹操只好回兵兖州,并在定陶之战中击败吕布,实现了绝地大逆转。然后,曹操派兵将张超围困于雍丘。

走投无路的张超对部下说道:“这种情况下,也许就臧洪会来救我吧。”而部下们则认为这绝对不可能。

袁绍与曹操的俩人是盟友,而臧洪又正被袁绍重用,他一定不会为了一个故主,跑过来跟曹操打仗。

张超说,这你们就不懂了,臧洪这个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一定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一定会来。

张超果然很了解臧洪,当张超被困雍丘的消息传到东郡后,把臧洪急的不要不要的,光着脚丫子就去摇人了。

可臧洪手下并没多少人马,肯定打不过曹操。于是,臧洪给袁绍写信请求增兵,并让自己带兵前去营救张超。

作为曹操的盟友,袁绍自然不会允许臧洪的这种做法,就想法拖了三个月,结果雍丘被破,张超一家被灭族。

最后,臧洪把没能救成张超的仇怨算在了袁绍的头上,他宣布与袁绍断交,东郡独立,不再隶属于袁绍了。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臧洪公开反对袁绍,是因为他已经从汉献帝刘协那里得到了密旨,属于借题发挥。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袁绍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决定发兵攻打东郡,并将东武阳团团围住。

这场仗袁绍打得非常不顺利,整整打了一年,始终没拿下东武阳。由此看来,臧洪之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过,臧洪的日子也不好过,困守孤城,朝廷答应的救兵也一直没来,眼瞅着仓库里的粮食越吃越少。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臧洪知道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就让手下出城投降,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后来,真的是一点吃的也没有了,臧洪甚至杀了自己的小妾给大家吃。尽管如此,还是饿死了七八千人。

城破之后,臧洪被抓,袁绍还想劝他投降。没想到,饿得都站不起来了的臧洪,坐在地上对袁绍说:

你们袁家四世五公,可谓皇恩浩荡。现在王室衰弱,你们非但不用心辅佐,反而野心勃勃,只可惜不能亲手杀你,为天下报仇。

袁绍恼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杀了。臧洪的副手陈容质问袁绍为何诛杀忠义之士,并声称“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袁绍同日而生”,结果也被杀了。

臧洪的这种做法,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傻的可爱。为了老上司,得罪新上司,非常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逻辑。

实际上,在古时候,这种为上司而死或者说为家主报仇的忠君思想,是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之一,经常为人称道。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为给家主报仇,就不惜毁容以接近赵襄子,最后行刺没成功,还搭上了自己。

跟臧洪同时期的公孙瓒,在顶头上司刘基被发配日南时,也曾亲自伪装成解差,不远万里照顾刘基的生活。

总之,在古代类似的故事有很多。这是当时社会,评价一个名士的道德标准之一,只可惜后来,这种人越来越少了。

最后再说说,臧洪这种做法产生的巨大影响,因为袁绍忙于攻打东武阳,无暇顾及北面的公孙瓒和南面的曹操。

结果,公孙瓒乘机打败了幽州的刘虞,将整个幽州收入囊中,这给日后袁绍平定幽州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而曹操呢,也趁袁绍无暇吞并兖州的机会,抓紧时间休养生息,三败吕布于定陶,并最终平定了兖州。

不仅如此,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又实施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将汉献帝迁到许都,保护了起来。

有了汉献帝在手的曹操,腰杆终于硬了起来,开始以朝廷的名义东征西讨,不用再看袁绍的脸色行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以两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这恐怕是臧洪生前没想到的。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