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

在《西遊記》原著第7回,如來奉玉帝之命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之後,給如來辦了一個叫安天大會的慶功宴。在慶功宴上,壓軸的硬菜就是龍肝和鳳髓,還有很多龍肉。眼前的此情此景,不知道龍王在會作何感想。但給讀者的感覺就是龍的地位在西遊世界裏,真的好低賤啊。不單是這裏,筆者再舉幾個例子。

西遊記第3回,孫悟空去龍宮討兵器,東海龍王敖廣急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道:"上仙請進,請進。"直至宮裏相見,上座獻茶,我們看龍王的態度,那是相當低賤啊。和86版電視劇不同的是,龍王的座椅在電視劇裏被孫悟空跳上去坐了,但是原著中卻是沒用,但這足以說明龍族在整個西遊世界的地位相當的低,不是一般的低,這個情節僅僅只是個縮影。

那麼龍在西遊世界的地位低到什麼程度呢?就是被天庭的廚房做成各種各樣的菜,被天庭的製造局製作成各種各樣華美的衣服和鎧甲。但是,這兩點在龍王那裏似乎並不適用,那麼天庭的龍肉怎麼來的呢?

我們看,在西遊世界的政治格局裏,是如來,玉帝和老君三足鼎立,老君有金丹,玉帝有蟠桃,如來有什麼?要筆者說啊,如來有化龍池。化龍池的原理,就是把有脊椎動物扔進去,有脊椎動物就會變成龍。而這些龍就是作爲肉食,被供應給天庭的廚房,成爲天庭宴會上的壓軸硬菜。

但是天庭喫的龍都是排除在四海龍王管轄的龍王及其龍子龍孫之外的,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天庭編制裏的龍,基本上不是扔進靈山化龍池,基本上被殺就是被喫。筆者這裏說的殺並不是指該條龍被判死刑後像涇河龍王那樣被殺,而是指這類龍連最起碼的生命安全都沒法保證。涇河龍王是四海龍王管轄下的龍,犯了錯將時辰和雨點的大雨,這是違反天條被殺的,所以也無可厚非。

而且筆者十分確定涇河龍王死後,屍體並沒有沒有被當成天庭的菜來喫,應該是被厚葬了。爲什麼筆者會這麼說呢?因爲涇河龍王和西海龍王妹子的九個孩子有八個還在天庭好好地做官啊,第一個小黃龍,見居淮瀆;第二個小驪龍,見住濟瀆;第三個青背龍,佔了江瀆;第四個赤髯龍,鎮守河瀆;第五個徒勞龍,與佛祖司鍾;第六個穩獸龍,與神官鎮脊;第七個敬仲龍,與玉帝守擎天華表;第八個蜃龍,在東海龍王處砥據太嶽。第九個就是取經路上黑水河遇到的小鼉龍,而在西遊記第5回,涇河龍王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隨十萬天兵來捉拿過孫悟空,在西遊記第66回,以上四位加上給如來敲鐘的老五還聽大聖國師王菩薩的指令來隨孫悟空去降伏黃眉大王,但是都被人種袋給抓了。

其實四海龍王,涇河龍王加烏雞國的景龍王運氣還算好的,龍族中運氣最好的28星宿之一的亢金龍。但是對於不被天庭承認的野龍王,萬聖龍王就沒有這麼好運了,萬聖龍王被孫悟空打死,萬聖公主被豬八戒打死,萬聖龍王的龍子龍孫被二郎神和梅山六聖給剿滅了。萬聖龍王的小妾更慘,被穿了琵琶骨鎖在金光寺的寶塔裏。而像平頂山的小妖倚海龍之流,則是給孫悟空送人頭,記功果的墊腳石。而靈山化龍池所化動物變成的龍,那就更慘了,直接送到天庭的廚房。

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龍是皇帝的化身,爲什麼在西遊世界裏,龍族的地位這麼低,龍族很多都很慘呢?在部分西遊解讀者觀點裏,提到了西遊世界上古時代的一場人龍之戰,最終人族勝利,龍族失敗,所以,龍族的命才這麼低賤。

筆者不是太認同這個說法,人和龍或許是經歷過一場大戰,但是筆者發現,西遊記原著對龍王等人並沒有直接的外貌描寫,也就是說,龍王平時是以人臉出現的。和孫悟空相似的地方在於,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龍和猴子,這兩種動物,不屬於飛禽和走獸,而是人這個物種的旁支。或許的確有那麼一場人龍之戰,但是龍和猴都整體投降了。

筆者解讀西遊有個原則,即從西遊記原著中找答案,並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吳承恩所在的時代,大體是明朝嘉靖皇帝的時代,嘉靖皇帝是永樂大帝朱棣的後代,朱棣自己就是造反得天下的,他不希望他子孫的江山也被其他藩王奪了,就在全國推行推恩令,解除了所有藩王的權力。明朝的王爺被嚴格限制從政,王爺就使勁生孩子,到了明末,朱家的王爺居然有100多萬個王爺。反正國家養着。所以,龍王和龍族的地位纔在西遊世界非常低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