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在發展當中都會出現分歧,而到底哪條路纔是正確的呢?其實很多時候,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的差別。在《笑傲江湖》當中,華山派也出現過一次重大的爭執和分歧,對華山派的發展影響深遠,那就是華山派的劍氣之爭,這一爭論直接將華山派分成了劍宗和氣宗兩大分支。嗯,劍網三當中的純陽也分成了氣純和劍純,氣純修紫霞功,劍純修太虛劍意,創意八成就是來自這兒了。

劍氣之爭並非是華山派自古以來的爭辯,而是發生在笑傲江湖劇情開始前的幾十年前。華山派弟子嶽肅和蔡子峯在拜訪泉州的南少林時,偷看了紅葉禪師保管的《葵花寶典》。因爲時間所限,兩人難以看遍全書,於是兩人分開記錄,一人記一半。但是在回到華山後,兩人將書中的武功一印證,發現全然合不上,兩個人都認爲對方記錯了,自己記得纔是對的,於是在重劍法和重氣功的理念上發生了分歧。兩人從親如兄弟的師兄弟變成了冤家,華山派也分爲了氣宗和劍宗。

兩派的關係勢如水火,互相打鬥,彷彿仇人一樣,在笑傲江湖劇情開始前二十五年,華山派劍宗和氣宗發生了一次決鬥,雙方數十位高手於華山派玉女峯決鬥。因爲劍宗高手風清揚被氣宗門人設局騙回家娶親,劍宗被氣宗所敗,除了少數劍宗歸隱,大部分的劍宗弟子都橫劍自盡了。自此,華山派歸氣宗所掌管,弟子們除了被氣宗轉化的劍宗的武學外,不允許再學其他的劍宗武學。

劍氣之爭,最後是氣宗獲得了勝利,但是這個很大程度是因爲氣宗調開了劍宗高手風清揚的原因,否則的話勝負還未可知。那麼倘若在公平的比試之下,劍宗和氣宗到底誰會勝利呢?到底誰纔是最正確的道路呢?

劍宗的特點是重劍技而輕內功,內功只要劍法有所成,那麼即便是內功平平也能夠一舉克敵。而氣宗的特點是以氣爲體,以劍爲用,以氣御劍。將內功練到有所成,即便是劍術平平也能夠以力壓人。按照嶽不羣的說法,如果劍宗和氣宗的弟子各練十年自己的路子,那肯定是劍宗佔上風的,因爲劍宗的武功都是速成,見效非常快,而氣宗的武功更注重後勁。所以再各練二十年的話,劍宗和氣宗弟子就難分勝負了,而如果各練三十年的話,劍宗弟子就很難趕上氣宗弟子的武學了。

其實大部分人都感覺說這個沒什麼需要辯論的理由,直接劍法和內功一起修,不要有所偏頗纔是最正確的路。這種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我都要的心理,看似很對,但是也存在不小的問題的。畢竟並非說所有的人都是天才,更多的弟子所限於天賦,如果說兩條路一起選擇的話,更多的時候可能都是平平無奇,泯然衆人了。可能說需要選擇一條路重點修行,另一條路輔修,才能夠在一條路上走上高峯。

而關於這條路的話,個人認爲雖然嶽不羣是一個僞君子,讓人感覺非常討厭,但是他說的話還是比較有道理的。劍宗和氣宗之爭,就好比是智慧和力量之爭,如果智慧足夠強的話,一會降十力,而力量足夠強的話,一力降十會。又好比說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但是如果如果你堅固到別人一招根本破不了防,那就沒有唯快不破的說法了。

風清揚之所以能夠碾壓氣宗高手,靠得不是劍宗的劍法,而是獨孤九劍。獨孤九劍的劍法要比氣宗的《紫霞神功》高出了不止一個級別,可以直接碾壓他們,這就是如果劍法足夠高的話是可以破內功的典型。但是如果氣宗修行的內功是和《獨孤九劍》同一個級別的,例如《九陽神功》之類的,獨孤九劍還能夠這麼順利地碾壓對方嗎?

大家都知道,獨孤求敗的傳承有兩條,一條是在《笑傲江湖》當中出現的,在令狐沖身上的《獨孤九劍》,而另一條是在《神鵰俠侶》當出現的,在楊過身上的《驚濤駭浪》內功。他們兩個加起來纔是完整的獨孤求敗傳承。但是金庸在寫《神鵰俠侶》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的描述,是在楊過學習玄鐵重劍的時候。說到楊過的劍法止步於此,即便是獨孤求敗重生也不能夠教他什麼了,往後再進步的只能是內功了。大致可以看出來木劍境和無劍境都是內功上的進階了,劍法的話最高大概就到重劍境了。而木劍傷人還是飛花落葉皆可傷人,其實都是內功外放的結果。

因此內功的重要性是要高於劍法的,可以這麼認爲,內功的進階屬於不同的境界,而劍法的強大可以在同境界當中更勝人一籌。因爲如果說可以同時修到極致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說天賦所限的話,首先肯定是選擇自己天賦更好的一條路去試試,而如果說天賦都平平的話,那要看的是外在環境。如果說是處於一個比較安穩的環境的話,肯定是踏踏實實的修煉內功走向更遠的未來,畢竟內功還有益壽延年之類的作用,功效更廣。但是如果說是處於一個兵荒馬亂的亂世的話,那可能說主修劍法會比較正確,畢竟沒有時間給你慢慢發育了,將潛力轉化成戰鬥力纔是最正確的選擇,否則敵人是不會給你成長的時間的。

因此,劍宗和氣宗本來沒有對錯之分,甚至於說兩條路兼修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道路。要看弟子的天賦在哪,看外在有沒有給弟子成長的時間,弟子們即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環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纔是最正確的道路。

圖:互聯網

文:悠然布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