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

做實做細 建強動力主軸

安徽省淮北市堅持從領導機制上發力、從四級聯動上破題,制發《關於建立城市基層黨建四級聯動體系的實施方案》,同步細化分解31項重點任務,推動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一貫到底、協同用力,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不斷增強、系統工程有力推進。

組織聯動 讓紐帶聯起來

市、區分別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同級組織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政法、編制、民政、人社、財政、機關工委、數據資源管理等17個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爲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人員從各成員單位抽調;配套制定《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制度(試行)》,明確領導小組職責、各成員單位分工、聯席會議召開程序等要求。

淮北市烈山區楊莊街道“大工委”舉辦“端午情深、糉情傳愛”活動。

街道、社區分別依託“大工委”和“大黨委”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大工委”和“大黨委”書記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街道層面由駐區單位、社區、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蔘加,社區層面主要由社區民警和業委會、物業公司、“小個專”中的黨員負責人蔘加;召開城市基層黨建領導小組會議或黨建聯席會議時,下級領導小組負責同志或聯席會議召集人列席上級會議,通過這一制度安排,實現工作上下暢通、推動問題有效解決。

工作聯動 讓齒輪轉起來

淮北市理清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職責任務,各項工作自上而下層層部署推動、抓好落實,下級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自下而上逐級反映、統籌解決,打破了以往就基層抓基層、靠基層抓基層的工作定式,做到既分級負責,又層層聯責,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齒輪有效咬合、高效運轉。

市委履行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領”的功能,制發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實施意見,對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作出總體規劃、整體設計;打通數據壁壘,推動公安、民政、人社等45個部門業務數據深度融合,街道社區與市直有關部門可共享業務數據總量超6億條;統籌推進街道體制改革、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開放式黨校等重點工作。區委履行第一責任,充分發揮“統”的功能,重點加強本地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指揮協調、組織實施、督促指導,對街道體制改革進行部署調度,加強街道社區工作保障,推動黨羣服務中心建設,落實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及社區工作者報酬待遇等。街道黨工委履行直接責任,充分發揮“聯”的功能,重點落實街道體制改革各項要求,推動街道“大工委”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促進社區黨建、駐區單位黨建、新興領域黨建有效融合。社區黨組織履行具體責任,充分發揮“兜”的功能,重點加強社區“大黨委”建設,督促協調駐區單位和在職黨員做好“雙報到”工作,深入推進網格化黨建,按照“一居一品”要求,積極打造符合基層實際的黨建工作品牌。

落實聯動 讓責任緊起來

堅持高位推動。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重大事項親力親爲,關鍵難點靠前指揮,先後20多次深入街道社區等走訪調研,圍繞街道體制改革、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等,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市委常委每人確定1個街道、1個機關、1個非公企業或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爲聯繫點,每季度至少深入聯繫點1次,剖麻雀、聽意見、解難題。

淮北市相山區曲陽街道濱河社區居民在議事長廊開展活動。

堅持書記領抓。淮北市推行各級書記領辦“城市基層黨建創新項目”工作法,建立“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抓到底”工作機制,市、區、街道三級黨組織書記每年領辦城市基層黨建創新項目60個以上。

堅持協同共治。淮北市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重要內容,作爲黨建責任目標考覈重要指標,逐級建立完善定期調度、專題約談等責任壓力傳導機制,各級黨組織書記採取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定期督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城市基層落地生根。

合肥市瑤海區

唱好“聯字訣” 下好“一盤棋”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牢牢把握城市基層黨建系統建設整體建設的本質特徵,健全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責任體系、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唱好“聯字訣”,匯聚各級黨組織力量,有效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

增強動力,種好責任田

瑤海區着力構建三級聯動的責任體系,推動各級黨組織及黨組織書記知責履責。

區委履行第一責任,區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通過召開書記專題會、調度推進會、明查暗訪等形式,增強各級黨組織書記主責主業意識,區委常委會每年向全委會和黨代會報告基層黨建工作情況;街鎮開發區黨(工)委履行直接責任,負責統籌推進和抓好落實,黨(工)委書記定期就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向區委述職;社區黨組織履行具體責任,負責推進區域內各領域、各行業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組織開展“行走瑤海、服務基層”“奉獻瑤海、服務羣衆”等主題活動,切實發揮兜底管理作用。

合肥市瑤海區召開“奉獻瑤海、服務羣衆”主題季活動項目認領對接會。

瑤海區將各級黨組織履行黨建工作責任情況納入區委巡察範疇,對履責不到位、工作出現問題的黨組織書記進行約談,問題嚴重的進行組織調整或處理,推動黨建工作責任落到實處。

激發活力,築牢主陣地

瑤海區不斷完善三級聯動的組織體系,充分調動各級各類黨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區級層面,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將13個街道和32個部門納入成員單位,制定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組建由3名區委常委牽頭負責的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基層保障專題工作組,聚焦城市基層黨建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調度推進。

街道社區層面,全面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同步建立區、街領導班子成員城市基層黨建聯繫點,28名區級黨員領導和90名街道級黨員領導分別擔任下一級黨建聯席會議的總召集人,統籌整合資源配置,協調解決實際問題,牽頭抓好任務落實。同時,500餘名區直部門、駐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作爲常任議事委員,共議共推區域化黨建,共商共促區域基層治理。

合肥市瑤海區勝利路街道紅旗社區召開“板凳會議”,共同解決社區矛盾。

小區網格層面,建立小區或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及黨建聯盟等,探索搭建板凳會議、老工匠議事廳等平臺,吸引廣大黨員和居民羣衆參與協商議事,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具體問題。

凝聚合力,念好緊箍咒

瑤海區健全調度通報、動態管理、督促檢查、跟蹤問效的三級聯動制度體系,促進基層黨建責任落實常態化。

堅持每週督辦和雙月調度。將城市基層黨建納入每週督辦的10項重點工作,各街鎮開發區和區直牽頭部門黨(工)委書面彙報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區委主要領導進行批辦,區委督查考覈辦負責督辦。每兩個月,採取現場觀摩、互相評議、領導點評、民主測評、總結交流等方式進行調度,破解基層各領域黨建工作不平衡及“抓點不抓面”“抓一陣松一陣”等問題。

堅持半年調研評估和通報反饋制度。每年6月和12月,區委組織部牽頭成立調研組,圍繞履行基層黨建責任、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等重點工作,採取隨機選點、查問結合和現場指導等方式,對各黨委(黨工委)及所屬基層黨組織進行集中調研,並及時反饋調研結果。

堅持書記抓基層黨建年度述職評議考覈制度。評議結果納入街鎮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年度綜合考覈,評議結果不是優秀等次的,年度綜合考覈不得評優。

宿州市埇橋區

層層壓實明責履職 上下聯動齊抓共管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逐級釐清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在城市基層黨建中的責任,並採取有效措施推動責任落實,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區委履行第一責任

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

埇橋區建立四大班子黨員領導幹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繫點制度,加強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指導。每季度召開一次區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每半年研究一次城市基層黨建重點工作任務,制定出臺《埇橋區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重點任務推進表》《2020年全區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重點任務“四清單”》等區級文件,明確思路目標和推進措施。

該區推動街道增強統籌協調能力,研究制定街道體制改革方案,優化街道內設機構設置,建立統一的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取消招商引資和協稅護稅職能,賦予街道黨工委“五項權力”;紮實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實行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制度,明確社區工作事項清單,按照人隨事轉、權隨責轉、費隨事轉原則做好下沉社區事項審批,推動社區集中精力抓好治理工作。

街道履行直接責任

發揮聯接軸心作用

埇橋區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全區68家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配備59名街道“大工委”和234名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健全區域會商機制,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一般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劃定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四類議事工作範圍,組織兼職委員共謀舉措;建立兼職委員履職清單,並將履職情況作爲年度和任期述職評議的重要依據;普遍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吸收轄區內服務職能較多、影響力較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爲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街道黨建聯席會議吸收社區黨組織成員參加,並強化對社區黨建聯席會議的具體指導。全區共建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77個,成員單位共515家。

社區履行具體責任

發揮融合樞紐作用

埇橋區推動陣地共建共用,加大與駐區單位黨建、教育、文化、體育等場所陣地、活動設施的相互開放和統籌使用力度,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安徽省宿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在職黨員到埇橋區農科路開展文明創建宣傳活動。

該區推動活動共聯共辦,聚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中心工作,牽頭組建由街居幹部、社區志願者、駐區單位黨團員等組成的志願服務小隊,定期開展文明勸導、環境保護、科普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實現“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

全區推動信息共通共享,打破條塊黨建資源信息“孤島”,派駐社區“大黨委”專職副書記擔任轄區物業公司黨建工作指導員,組織衛生、城建等部門兼職委員定期到社區“坐診解疑”,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對羣衆反映的困難和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提請社區“大黨委”會議協商解決。

■記者:杜英姿 郭文治 孟 航 鄭新鈺 馬 源 馮雅君綜合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