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是个2年级的男生,平时在家父母总是各种宠溺。

当孩子说“不会”的时候就会直接帮助孩子,这个习惯一直让小东觉得自己只要说不会,父母就会帮忙,于是在学校考试或者老师提问的时候,总是想都没想直接说“不会”,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和家长了解小东平常在家的表现,原来才知道家长在引导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原来是因为父母从未让小东主动去思考去解决问题,都是直接代办,导致了他完全不想去面对。

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可能出现依赖或者畏难的情绪,因为遇到不会的时候总是说,我不会,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或者直接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因为他们不想正面去解决,其实很多这样的心理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及时地关注帮助孩子调整造成的,所以造成孩子畏难的情绪。

那么面对小东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引导呢?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很多时候需要孩子真实地去体验,面对问题,才能知道关键,怎么解决,不能一句“我不会”就把问题抛诸脑后。

孩子在平常的体验中获得自信,获得成就感,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就是让孩子亲自去接触。

自信心对我们一个人的影响程度,都非常的大,这个不容置疑,每个人生活中都能感受得到。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为孩子的父母,一定不可吝啬自己的赞美的语言,对孩子的突出表现和好的变化,多多鼓励和夸奖。

不要应酬孩子。有的家长会说我也夸孩子了,但是还是没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彩彩觉得,你可能没夸到“点”上,而是敷衍。现在的孩子都特别的敏感和聪明,家长的认真与否,一看便知,因此即使给孩子夸奖,也得给孩子夸在“点”上,不能跑题,也不能过度的宠溺,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一旦依赖,就很难再独立。

2、引导孩子分解任务和目标,一步一步去解决和实现

很多孩子的思维都是会被眼前的这一堆的问题难倒,因为没有深入到本质的问题,一旦深入到本质,然后分解解析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到问题的本质,所以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只要深入地去分解,都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去解决问题。

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引导和教育孩子,当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先不要急着妥协和放弃,试着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去分析困难和问题。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将大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小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小问题。因为这样每一小步地克服和完成,都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激发孩子的解决问题的动力,让孩子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3、用自己的经历去引导孩子,将心比心

很多时候父母可以用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一些小故事来帮助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以前爸爸或者妈妈也是这样的,然后不断地克服过来了,让孩子在父母身上找到共鸣的地方,接受或者理解的也会快些,并且也会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帮助孩子克服畏难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和启明灯,委婉地告诉孩子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总是有的。

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冷静下来想办法克服,而不是总是逃避不去面对。只要肯勇敢地面对,失败并没有那么的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对于孩子而言,多次面对挫折依旧能挺过来,才是最难的,希望孩子们都能拥有这个能力,迎难而上,才能看到那片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 我是“彩彩育儿”的彩彩,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个学习成长型的宝妈,专注孕产育儿类知识分享,希望我的一点小小建议,能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孩子更好更快乐的长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