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會,美國扔原子彈的目的就是爲了讓日本投降,假如日本拒不投降,美國還會繼續扔

實際上在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之後美國就對國民政府徹底不抱希望了,原本美國還指望國軍能在中國戰場上牽扯一下日軍,結果面對窮途末路的日軍,國軍以三倍之優勢兵力仍然遭遇大規模潰敗,美國對重慶方面失望透頂。

(豫湘桂戰役中的日軍)

鑑於攻打日本本土的艱辛,美國總統羅斯福轉而拉攏蘇聯,試圖讓蘇聯參與對日作戰。

自從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和蘇聯就簽訂了中立條約,兩國在此後的時間裏一直保持和平狀態,蘇聯纔敢把佈置在遠東的70萬兵力調回歐洲。

如今美國遊說蘇聯對日作戰,斯大林肯定要撈一些好處。

爲此羅斯福在歐洲問題上向蘇聯作出了巨大妥協,承認整個東歐都是蘇聯的勢力範圍,並且承認蘇聯在外蒙古、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利益。

丘吉爾雖然不願意讓斯大林囂張,但英國在遠東戰場上實在是幫不上忙,只能眼瞅着斯大林開香檳慶祝。

到1945年2月,美英蘇在雅爾塔會議中敲定了蘇軍對日作戰方案,斯大林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對日作戰。

在雅爾塔會議後不久,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發動了沖繩戰役,試圖進一步縮小對日本本土的包圍圈。

結果雖然美國打贏了沖繩戰役,但傷亡達到了7.5萬人,要知道美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都佔有絕對優勢,卻依然付出了巨大代價,日本法西斯的瘋狂着實嚇壞了美軍。

(日本神風特工隊對美軍展開了自殺式的攻擊)

沖繩戰役的慘勝讓美國政府更加擔心對日本本土的進攻,此時羅斯福總統已經病逝,副總統杜魯門剛剛接任。而就在杜魯門接任總統後不久,他收到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世界首枚原子彈已經爆炸成功,可以用於對日作戰。

研發原子彈是美國在二戰期間的一項祕密計劃,代號“曼哈頓計劃”,該計劃的保密程度很極高,就連時任副總統的杜魯門都不知道,直到杜魯門接任總統一職後才知曉原子彈的存在。

關於是否使用原子彈,美國內部也進行過一些爭論,後來出於兩點因素考慮,杜魯門決定使用原子彈。

促使杜魯門使用原子彈的第一個因素是美軍不願意承受攻打日本的巨大傷亡。

這一點因素本文一直都在強調,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當時的日本已經動員了七百萬預備役,早就做好和美國決戰的準備了。

如果美軍強攻日本本土,傷亡必然是極爲慘重的,所造成的傷亡數字是美國民衆所無法接受的。

而促使杜魯門使用原子彈的第二個因素是蘇聯遲遲不對日本宣戰。

納粹德國是在1945年5月8日宣佈投降的,標誌着歐洲戰事的結束。按照美蘇之前達成的協定,蘇聯應該在德國投降的三個月內,也就是1945年8月8日之前對日本宣戰。

對於蘇聯的參戰,美國自然是更加期待,美國希望蘇聯越早參戰越好,但蘇聯偏偏希望晚點參戰。

斯大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美國和日本多打一會兒,讓美國佬儘量消耗日本,待美日精疲力竭之際蘇軍再入場完成收割。

由於雙方早已達成協議,蘇聯只要在1945年8月8日23點59分之前對日本宣戰就可以,所以斯大林不停地找藉口,一直拖延對日本的戰事。

(羅斯福給杜魯門挖了個大坑)

眼瞅着前線傷亡巨大而蘇聯又遲遲不肯參戰,杜魯門決定使用原子彈核平日本。

1945年8月6日美國首先在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但等了兩天後美國沒有收到日本任何回應,於是乎在8月9日美國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

第二枚原子彈直接擊潰了日本的心理防線,日皇裕仁拍板無條件投降。

兩枚原子彈便成功地促使日本投降,美國人見此情景欲哭無淚,早知如此就不求着蘇軍參戰了。

(長崎核爆徹底讓日本政府絕望了)

目前很多證據顯示美國當時手上沒有多少原子彈,假如兩顆原子彈用完日本還不投降,美軍有可能暫緩進攻,等待着國內製造原子彈。

當然,蘇軍肯定是不會止步,對於蘇聯人而言傷亡不算什麼,蘇軍必然是快馬加鞭的跑馬圈地,甚至搶先攻入日本本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