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太湖流域又一種新石器文化類型,被稱爲良渚文化,而最具代表的良渚遺址位於杭州18公里以外的良渚鎮,此文化歷史距今已有5000年。

良渚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在良渚遺址中出土的所有的文物,都是跟玉器有關。比如玉鐲、玉墜、玉帶等,做工相當精美別緻。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關於考古學家在浙江杭州餘杭區發掘的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玉器——玉梳背。

此物下半部分鑲嵌梳齒子,造型獨特,紋飾精美。整個形體是倒梯形,上窄下寬,質地爲良渚文化常見的湖綠色玉質,溼潤細膩,土沁成花白,內外通透。

與古人用的冠帽非常相似,剛出土的時候,雖然考古學家並不知道這件玉器是做什麼的,但是根據它的形態,考古學家把它稱作“冠形器”。

在這個玉梳背中,我們仔細發現會看到很多神人獸面紋,從這些細微的紋理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良渚人的技藝是非常厲害的。

作爲裝飾品,很多人猜測它是宮中達官貴人用的頭飾,也有人猜測它是祭祀用的法器,如今我們再次到博物館看這個玉器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它的功能就是我們現代人用的梳子。

要知道,梳篦是古時人手必備之物,尤其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慢慢便形成了插梳的風氣。像在此之前我們看的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在那裏是可以看到作爲髮飾出現的梳篦。而這個玉梳背,正是良渚時期人們用的梳子。

無獨有偶,在90年代中,考古學家又發掘了良渚古人用的玉背象牙梳。這把梳子的出土,也爲考古界揭開了許久的謎團。

據相關資料記載,在1999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對周家浜遺址進行正式發掘的時候,工作進展並不是很順利,根據墓葬等級來看,考古學家猜測這可能是小部落,但卻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部落,歷史價值並不高。

就在在清理墳墓的時候,天空開始下起暴雨,大雨過後,考古學家發現了玉背象牙梳,從這個細緻的紋理中,專家們知道了此物就是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而這個小部落也是跟良渚遺址有關。

玉背象牙梳保存非常完整,上半部是雞骨白色的玉石雕刻而成,具有典型的良渚文化神徽羽冠的特點,下面齒部由象牙雕刻而成。

玉背象牙梳除了用來梳頭之外,還有一些歷史學者認爲它是首領獨有的冠飾。最一開始的時候,它的頂端應該是平直的,或者有的應該是圓弧形凹缺,隨着工藝的成熟,到後期它的背底部出現扁榫並逐漸變薄變小。

隨着時間的推移,良渚文化遺址中還出現了很多不少珍貴的文物,不過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些玉器。

當然,從玉器的形態和質地中,我們更能夠看出良渚先民對工藝等的探索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在每個出土的玉器中都是製作精細,堪稱逆天級別的,讓我們世人歎爲觀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