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崖洞,是當年我堅持華北抗戰的八路軍最大規模的兵工廠,位於太行山脈中部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城北45公里黃崖洞鎮下赤裕村西北的深山之中,包括翁圪廊、 黑虎口、水窯山、桃花寨等地。

兵工廠,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海拔都在1500-2000米高度,用石頭砌牆,石板蓋頂建房,生產出了擲彈筒、迫擊炮、步槍子彈、迫擊炮炮彈、擲彈筒炮彈、步槍等軍工產品,有力地支持華北抗戰的我八路軍主力第129師等部,同時培養了大批軍工專業技術人員。

黃崖洞兵工廠,生產了我軍歷史上2支著名的步槍,儘管在艱苦的抗戰歲月,由於技術的制約、槍械原材料等原因,這兩把步兵槍械的產量並不高,但它們的橫空出世,對於我抗戰的八路軍來說意義非常深遠。

率先研發成功的是“五五式”步槍,槍長1.39米,槍重4.05公斤,口徑7.92mm,有效射程約300米。由於此槍採用的原材料,是我抗戰軍民冒險從鐵軌上扒來的鐵軌,重新回爐以後,製作而成的槍管,導致其壽命較短,平均大概只有200發左右,射擊200子彈以後,其射擊精度基本上就沒有什麼保障了。

“五五式”步槍,黃崖洞兵工廠於1940年春研發成功並生產,早於此後誕生的另一把非常著名的“八一式”馬步槍,是我八路軍自行研發製造和裝備的第一把步槍。

此時,是我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原八路軍總指揮)55週歲生日,爲表達對朱總司令的敬意,當時彭德懷副總司令說再過幾天,就是朱老總生日了,所以此槍最終被命名爲“五五式”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是當年八路軍總工部的工程師劉貴富率研究小組研製而成,其設計思路,是追求輕便、靈活,不追求過高的射程,以及過高的殺傷力。因此,非常適合機動性強、交戰距離近的我八路軍主力部隊使用。

此槍重量輕、體積小、攜帶方便,射擊精準度高,槍托採用核桃木,外觀漂亮大方,受到了八路軍總部首長和指戰員們的追捧,在研發成功時,剛好趕上8月1日,於是,就被命名爲“八一式”馬步槍。

槍長1.12米,槍重僅3.35公斤,口徑7.92mm,有效射程200米,近似馬槍,後坐力小,採用了與傳統匕首刺刀不同的三棱形刺刀,是黃崖洞兵工廠歷史上質量最好的一支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量產了將近8700餘支(一說7900餘支,另有一說4000餘支),於1940年8月裝備第129師等我八路軍抗戰主力,相當裝備了一個準主力師,對抗戰最終勝利作出了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