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當媽之前,我們可以任性,可以灑脫,可以肆意。

但是當媽之後,我們多了一份責任,我們瞬間,就有了媽媽的樣子。只是,媽媽不僅僅是一個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起到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因爲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對孩子影響的第一因素,就是家庭。而在一個家庭中,母親,也是對孩子影響的第一因素。

從出生起,孩子就和母親有着最親密的接觸,觸摸記憶、聲音記憶、味道記憶等等,第一來源都是母親,母親和孩子,不但身體上會更靠近,而且心靈上也會非常靠近;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生病、不開心等等,這時候,陪伴孩子照顧孩子的,更多的是母親,母親的愛,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逐漸長大後,孩子會犯錯、會迷茫,母親給到孩子的安慰與鼓勵,會讓孩子的情感得到快速回復。

對於孩子而言,他的第一所學校,就是家庭,而母親,則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母親好的、壞的教育,也會直接影響孩子,在孩子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心理學家:若想養出優秀的孩子,母親需要做好四件事,很重要

一級心理專家胡老師,他在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中指出:若是想要培養出一個有出息、有擔當的優秀孩子,那麼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做好四件事情,概括一下,就是四個詞"尊重、獨立、寬容、堅強"。詞很簡單,事情卻很重要。

一、尊重:讓孩子自信的關鍵

赫伯特斯賓塞,一位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孩子如果能夠在一個尊重、理解、鼓勵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也會增倍,成爲他最有利的成長動力。"

尊重孩子,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去相信孩子,給孩子屬於自己的尊嚴。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尊嚴之後,便會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會更爲自信。

1、尊重孩子本身的基礎情況

有的孩子,天生聰慧,有的孩子,資質愚鈍。

不尊重孩子本身的家長,會要求孩子往自己想要的目標發展,比如孩子在數學上極有天賦,家長卻非要孩子走藝術路線。孩子智商不是很高,卻總要求孩子什麼都爭第一。

因爲不尊重孩子本身的基礎情況,會導致孩子"認不清"自己。

2、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逐漸長大,會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孩子喜文,有的孩子愛研究。

對於孩子會喜歡什麼,作爲母親,有指引的責任。畢竟孩子所接觸的世界,是父母給孩子創造的。

在孩子擁有了自己的興趣之後,母親可以和孩子聊聊想法,但是不要阻撓。在一定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點支持。

在興趣上有所成就,孩子也會變得更爲自信。

3、尊重孩子的想法、隱私等

作爲母親的你,有和孩子商量過,晚上想喫什麼?家裏沙發換什麼顏色和款式?孩子想要穿什麼樣的衣服?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隱私,母親作爲最親近照顧的人,不能將孩子演變成自己的附屬品,而是讓孩子自由思考,尊重孩子的意願。

母親尊重孩子,將孩子視爲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獨立人",會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孩子會更自信。

二、獨立:讓孩子自我成長的關鍵

家長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纔是對孩子真的愛。

有多少母親,包辦了孩子所有的事情?餵飯、洗衣服、收拾書包等等。孩子在家中,就這麼一直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除了學習,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要操心。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學習再好又如何?

看似,母親排除萬難,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學習。但是,母親不知道的是,孩子在母親"包辦"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母親們要明白:孩子學習,不只是要學習課本知識,更要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三、寬容:讓孩子心靈舒適的關鍵

孩子,是自己的主人,還是父母的"奴隸"?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少母親也會扮演"嚴母"的角色。有時候,母親錯誤的嚴厲,比如咄咄逼人、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那麼孩子的成長空間,也會變得越來越狹小,心靈也會被束縛得緊緊的。

對於孩子犯錯,只要沒有原則性問題,那麼母親也沒必要過於嚴苛,適當給孩子寬容,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爲,孩子就是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犯錯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

這樣的成長環境,也能擴大孩子自我發揮的空間,讓孩子心靈舒適不受約束,成長爲他自己的模樣!

四、堅強:讓孩子破繭成蝶的關鍵

這段時間,開心果媽媽看到太多起孩子受不住挫折壓力,而選擇從樓上一躍而下來解脫自己的事件。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說不得,罵不得。

有人說,早知道就不打孩子、不罵孩子了。

其實,孩子真正缺少的,是挫折教育。順風順水長大,母親對孩子要求嚴苛,卻又不曾教會孩子堅強。那麼在與日俱增的壓力,以及越來越差的親子關係面前,孩子很容易想不開。

母親每每遇到困難時,所表現的態度、採取的措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待事情的態度;

孩子每每遇到困難時,母親所表現出的態度、看法等,也影響了孩子對未來挫折的想法。

不怕困難、樂觀對待、學會勇敢、堅持到底,這樣的人生態度灌輸給孩子,那麼,孩子又有何可怕?

開心果媽媽寄語

莎士比亞曾說過,母愛,勝於萬愛。

作爲母親,我們不可能是完美的,因爲我們也是從孩子過來的。但,我們可以變得越來越完美,不斷學習吸取,提升自己,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媽媽,更好的愛,更好的教育。

最後,母親如此,父親,也要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