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結婚對於女人來說,嫁的不僅是一個男人,還有他的家庭。因爲一個人即便再成長,也無法與原生家庭脫離,而原生家庭中父母經營婚姻的理念,對子女的婚姻觀也起到影響作用。

一段感情從戀愛到走進婚姻,除了要互相欣賞,彼此喜歡,還要了解清楚對方的家庭。要知道戀愛中的男女,總是善於展現身上的優點,自動隱藏缺點,而通過對方的家庭和朋友,則能夠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結論。

有些女人愛得很投入,無形中放大了對方身上的優點,以爲擁有了他便有了全世界。可等到真正開始婚姻生活後,卻發現日子並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樣,甚至差距很大。

家庭過日子,需要夫妻共同參與配合,不管你們以前愛得多麼轟轟烈烈,婚後都將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所取代。要知道生活是由各種瑣碎事務所構成,夫妻雙方都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在婚姻面前,你們是平等合作關係。

02

寧梅從小性格內向,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直到29歲還是單身。看到女兒的同學和朋友陸續成家,父母着急了,四處託人張羅給她介紹對象。

通過層層篩選,父母相中了王忠發,他是寧梅表舅媽介紹的相親人選。安排見面後,他倆相處得還不錯,王忠發雖然只是一名機修工,可他五官端正,熱情活絡,總能找出各種話題,父母覺得他倆算是性格互補挺般配。

寧梅樸實單純,對未來老公唯一的要求是人好,交往期間,王忠發表現得溫柔體貼,每次來岳父母家搶着幹活。半年後王忠發求婚,想到他倆都老大不小,寧梅和父母便同意了婚事。

王忠發老家在農村,家裏只能拿出10萬塊錢籌辦婚事。寧梅父母心疼女兒,於是也出資10萬,支持小兩口按揭了一套房子,雙方協商決定,王忠發的工資用來還房貸,寧梅的工資用作家庭開支。

03

婚後度過一段溫馨的時光後,王忠發開始發生變化,本來婚前約定好家務活夫妻倆共同承擔,可他總喜歡擺出大男子那一套,說他是一家之主,掙錢比老婆多,哪有男人圍着鍋臺轉的。

其實,王忠發的工資只比寧梅高出幾百塊錢,但是他個人開銷大,抽菸喝酒朋友多,而寧梅不愛打扮很少買衣服,護膚品用的也只是十幾塊錢一瓶。她過日子精打細算,每月工資除去家庭各項開支,還能有結餘。

沒出嫁時,父母從不要寧梅做家務,可有了小家庭後,寧梅開始照着菜譜學習做菜,漸漸也能做到色香味俱全。結婚前夫妻倆說好,一個做飯一個洗碗,王忠發愛耍滑頭,總能找出各種理由逃避勞動,看到他嬉皮笑臉的模樣,寧梅實在拿他沒辦法。

寧梅懷孕後,王忠發還像以往一樣喫喝玩樂,完全沒有考慮到妻子需要關懷和照顧。他覺得女人生孩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再說肚子裏還不知道是男是女,犯不着像個寶貝一樣供着。

04

十月懷胎,兒子出生,婆家上下一片歡喜,婆婆帶着自家餵養的土雞,雞蛋來照顧寧梅坐月子。寧梅特別感動,然而到了喫飯時卻發現,婆婆將兩隻雞腿都夾到老公碗裏,還說他工作辛苦要好好補補,兒媳坐月子躺着不動,多喝點雞湯便能產奶。

婆婆的心思都在孫子身上,每天抱着不鬆手,家務活不怎麼做,就連月子餐也是一天三頓。自從有了兒子,寧梅飯量大增,時常半夜餓得睡不着,只好偷偷爬起來去冰箱找東西喫。有次被婆婆撞見,婆婆非但沒有心疼兒媳,還調侃她嘴饞。

寧梅一肚子委屈說不出,只能跟老公傾訴,讓他下班買點餅乾麪包。結果老公說的話和婆婆如出一轍,讓寧梅在喫飯時多喫一碗不就行了,買啥零食浪費錢。

自從婆婆來了,總愛拿話敲打寧梅,說公公一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婆婆從未要他幹過一丁點家務活。寧梅聽得出婆婆的弦外之音,她心裏只心疼兒媳,全然不顧兒媳的辛苦。不想產生婆媳矛盾,雖然婆婆說的話寧梅不愛聽,可她也沒去頂撞。

05

得了寶貝大孫子,公婆心裏高興,要回老家擺滿月酒在親友面前嘚瑟。王忠發包了一輛車,載着老婆孩子回鄉了,寧梅的身體還沒徹底恢復,加上又暈車,難受一路,吐了一路。

剛進門,婆婆一邊從寧梅手裏抱過孩子,一邊說請的客人多,讓寧梅去廚房幫忙。農村流水席喫兩頓,寧梅忍着身體不適勞累一整天,當天晚上就發燒生病了。

第二天早上寧梅實在爬不起牀,不一會,她聽到婆婆在院子裏指桑罵槐,說哪有女人日上三竿不起牀,要在農村早被婆家休了。聽了這話,寧梅淚流滿面,要不是實在病得起不來,真想立即離開婆家。

辦滿月酒剩了些菜,婆婆捨不得倒,將每個品種歸類到一起,那3天每頓拿出兩三樣熱熱喫。寧梅生病喫不下油膩的食物,只想喝一些清淡的米粥,婆婆和老公卻說她不會過日子,放着現成的飯菜不喫,非要折騰人去生火熬粥,家裏就這些飯菜,愛喫不喫。

看到婆婆和老公的態度,寧梅對這樁婚姻徹底失望了。夫妻間本應該相互關愛,可在她的婚姻裏,老公彷彿像個局外人,別說心疼分擔了,就連起碼的保護都做不到,這種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沒法和他繼續過下去了。

有些夫妻之所以離婚,和公婆的護犢子脫不了干係,在他們眼裏,向來兒子最重要,而兒媳只是一個附屬品,一個外人。他們支持縱容兒子做甩手掌櫃,將所有瑣碎家務推給兒媳,卻不知這是無形中離間了小兩口感情。

結婚過日子,需要夫妻共同承擔,一起成長,只有做到同甘共苦,兩顆心才能更貼近。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