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描述

11月10日,在網上有一條視頻十分的火爆,視頻的背景是在一家幼兒園內,從視頻中我們能夠看出,當時小朋友們都在喫飯,但是有一個小朋友卻似乎在躲着老師,當老師走近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將身邊的一張凳子舉起來,直接甩向了老師,索性老師的身手還是比較敏捷的,當即抓住了被小朋友拋過來的凳子,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傷害。

小朋友看到老師接到了凳子,於是就從另一側迂迴,並且在老師繼續走近的時候,拿出自己的手帕丟向了老師,可是仍舊被身手矯健的老師給化解了。

據瞭解,這個孩子在喫飯的時候非常的不規矩,不但將飯粒掉的哪兒都是,並且還干擾到了其他的小朋友,被老師批評了兩句,小孩便開始扔凳子,開始了對老師的激烈反擊。目前家長已經批評教育。網友紛紛表示,老師不僅會上課、會哄娃,還得身手敏捷,更重要是會抗揍。

幼兒園孩子因被批評扔凳子砸老師

老師批評幾句就扔凳子砸老師,應該不是偶然行爲,這孩子在家可能也是這樣,聽不得別人批評,而且喜歡用暴力行爲來發泄不滿情緒。這與小孩家長平時的教育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家教方面一定存在不小問題,如果不加以改正,恐怕長大了將做出更加出格的舉動。

什麼樣的父母,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 是家長。

就算老師也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但是,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教育是沒有辦法比的。家長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最長,和孩子更親密,對孩子的影響自然也就更大一些。

可現在有很多家長,會過分寵溺孩子,家長這樣做,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把孩子養成了一個惹人厭的“熊孩子”。

這些“熊孩子”的所作所爲,看起來是他們自己的錯,實際上,最主要的問題並非是出現在孩子身上,而是出現在了家長的身上。

“熊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們背後的“熊家長”身上的問題:

作爲父母,教育孩子是我們必須要履行的職責。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想要讓孩子長大成人,懂得更多的道理,越來越有出息,就需要我們家長好好去教育孩子。

現在總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出於一種“捨不得”的心態或者是“孩子還小,不懂事也正常,我的孩子我寵”的心態教孩子,導致孩子成了“熊孩子”。

如果我們不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糟糕的話,我們就必須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不想養出“熊孩子”,家長要注意這些:

首先,我們就必須要學會拒絕孩子。

但當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需求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學會拒絕並及時指出孩子身上的問題,正確引導孩子。

其次,我們需要學會對孩子放手。

現在有很多家長,出於一種保護孩子的心理,習慣性地什麼事情都喜歡替代孩子去做。

家長的這種看似保護孩子的行爲,實則到最後只會害了孩子,孩子並不會因爲家長的保護成長爲一個優秀的人,反而會因此而成爲一個一事無成的“廢物”。

再次,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應該學會反思自己。

因爲就算我們身爲長輩,在很多事情上都比孩子更有經驗,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是對的,要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爲,多學習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最後,我們就要早早給孩子立規矩。

每個孩子在最開始的時候,都純淨如白紙,他們是分不清對錯的。只能靠家長來幫忙分辨,養成習慣。

至於家長的那種“孩子還小,不懂事也正常”的想法,應儘早摒棄。如果家長意識不到的話,孩子就會養成惡習。

等到孩子長大以後,這些惡習就會變得更糟糕,嚴重影響到孩子的人生。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