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是花間詞的首要詞人,卻用一首詩寫出遊子的孤寂和無奈

《花間集》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編纂的一部詞集,也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詞選集,這裏面收錄溫庭筠詞作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你應該發現了,我這裏稱其爲“詩人”,因爲今天我特別想聊一聊他的《商山早行》這首詩: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緻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淨,結構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裏行間都流露出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唐詩中的名篇,也是文學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歷來爲詩詞選家所重視。

尤其是詩的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備受推崇,成了千古名句。那唐朝的月亮啊、雞聲啊,隔了多少年,就如一幅清寒的白描畫定格在歷史的長河裏: 黎明趕路的人起得特別早,店外車馬的鈴聲已叮噹作響。報曉的雄雞剛剛叫過,殘月還未隱去,茅草搭成的客店。木板橋上覆蓋着一層白霜,路上行人很少留下清晰的足跡。枯黃的槲葉落滿了荒野的山路,驛站外的牆下淡白的枳花,在清冷的月光下顯得特別耀眼。奔波在外的遊子啊,無時不在想念着故鄉!

又到了初冬季節,現代人已經沒有古代人早行的那份淒涼了,古人的經歷只能在意境中品味了。

可是遊子卻無時無刻的存在,然而仔細想來,天地之間,誰不是過客?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了,只留下一個若隱若現的背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