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一的歷史趨勢

戰國時期,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較快,經濟聯繫已日益密切。可是,這種發展趨勢與當時的政治形勢有嚴重的矛盾,就平時來說,諸侯割據,各國之間壁壘森嚴,交通受到重重阻礙;各國的貨幣不同,度量衡各異,商業交換也很困難。各國統治者爲了自己的利益,旱時搶水澇時放水,以鄰爲壑。

因此,要實現統一用和平的方式是不可能的,只有使用武力來實現統一。各國進行的兼併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這一歷史要求的反映。

六國的虛弱

關東六國中的任何一國比起秦國來都是落後虛弱的,沒有力量來完成統一大業。因爲這些國家的改革都不徹底,貴族掌權,封建領主制殘餘保留的比較多,政治落後而又黑暗,統治集團內部經常發生權利之爭,互相殘殺,一再削弱國力。這些國家的統治者,爲了應付頻繁的戰爭需要和滿足他們的奢侈腐朽的生活,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也更加殘酷,階級矛盾尖銳。魏國、韓國、趙國的人民還成批地逃到秦國開荒種地,尋求較安定的生活,這些國家實際都非常的虛弱。

秦國的強大

反觀秦國的情況與關東六國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此時的秦國距商鞅變法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年間,秦一直堅持改革;從政治方面看,基本建立起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從在經濟方面看,相當徹底的廢除了領主制的農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又堅持實行商鞅的獎勵耙織的政策。從在軍事方面看,不斷強化實行“軍功爵”的政策,“以功勞,行田宅”,按功勞大小獲得獎勵,因此士卒的氣勢和戰鬥力空前強大。

因此,秦的疆土也在不斷的擴大,昭王時,秦國的疆土已經超過了其他六國的總和。從內在的改革變成實際的利益提現,秦國的強大也是一百年來堅持改革的結果。這時的秦國已經具備了統一六國的能力。

秦統一中國

秦滅六國的戰爭,是以秦爲代表的新興地主階級爲反對關東六國的封建領主制殘餘勢力而進行的統一戰爭。

從前278年起,秦國開始征討六國,這一年秦國名將軍白起率軍攻下了楚都郢。秦在這裏設立了南郡,迫使楚遷都於陳。從此揭開了秦滅六國序幕。此後,秦不斷侵佔趙、楚、韓這些國家的土地。秦國的疆土一步步擴大而來。

前260年,秦國名將白起在長平大破趙軍,殺趙軍統帥趙括,將趙的士卒四十餘萬人全部坑殺。在征討六國的過程中,主要是秦向關東六國發動進攻,而且多獲勝利,有時關東六國也聯合起來,共同抗秦而打敗秦軍,但這樣的事情是很少的。

秦軍在秦王政的領導下以勢如破竹之勢消滅了六國。秦王政於公元前246年即位,時年十三歲,由相國呂不韋掌權。前238年,秦王親政。次年,免除呂不韋的相國之職。秦王政整頓了國內的政治之後,就展開了對六國的進攻。秦在十年間連續滅掉了六國,徹底統一了中國。

秦的統一標準着從此一個封建專治的統治階級誕生了,中國也從此進入了封建專治的集權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