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韻梅香

——紀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週年書畫文獻展

展覽訊息

主辦單位:南京大學、南京博物院

承辦單位:南京大學博物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文學院

協辦單位: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

開幕時間:2020年11月11日 上午10點

展覽日期:2020年11月11日—12月06日

展覽地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星雲樓一樓美術館

開放時間:上午10點—下午5點(4點半停止入場)

李瑞清

■清代碑學書派集大成的代表

■現代“金石書派”的開拓者

Profile

李瑞清 生平簡介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霖、仲麟,號雨農,又號梅庵、梅癡、玉梅花庵主,晚號清道人,江西撫州府臨川縣楊溪人。出身望族,幼年即習國學、觀圖畫、學篆分。

光緒二十年(1894)進士,次年補殿試,選翰林院庶吉士

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官道員,分發江蘇,任師範傳習所總辦

光緒三十二年(1906)任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監督

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臨危受命爲江寧布政使

民國九年(1920)因中風去世,葬於南京牛首山

李瑞清在兩江師範辦學七年,致力於整頓教務、學風,延聘中外師資,改革學科和課程建制,創設圖畫手工科,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是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現代美術高等教育的先驅、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開拓者。

他的書學和書藝博大精深,是清代碑學書派集大成的代表和現代“金石書派”的開拓者,門下弟子多有成就,如胡小石、呂鳳子、張大千、李健、汪採白等。其在世時,就有約20多種碑帖作品刊行,身故後,門人爲其編撰有《清道人遺集》。

展覽各單元簡介

求篆於金

李瑞清作爲一代書法宗師,曾言:“餘書本從篆分入,學書不學篆,猶文家不通經也,故學書必自通篆始。學篆必神遊三代,目無二李,乃得佳耳。”

他在清代碑派書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求分於石,求篆於金”的主張,他認爲秦刻石小篆不能完全體現篆書之妙,因而上追商周金文,追溯篆書的筆法 。

他吸取金文因澆鑄而產生的筆畫侵蝕感,以蹲鋒澀筆,令筆畫厚重古拙、沉鬱頓挫,突出了篆書線條的審美價值,拓展了碑學書法的內涵,被胡小石先生譽爲“大篆復明”。

求分於石

李瑞清自言學書:“長學兩漢碑碣,差解平直。年二十六習今隸,博綜六朝……每臨一碑,步趨恐失,桎梏於規矩,縛紲於氈墨,指爪催折,忘其疲勞。”

其隸書得力於《禮器碑》《張遷碑》等,而楷書得益於北魏《鄭文公碑》尤多,此外他還主張“學漢分、隸必旁及鏡、銘、磚、瓦”。

他將寫大篆的澀筆一併運用到漢魏六朝碑版臨寫和書法創作之中,篆、隸、楷、行兼揉摻合,縱橫變化,使大篆、隸書、魏碑諸體風格統一,於晚清民國的碑派書法創一新格,爲當時習大篆與北碑者所宗法。

納碑入帖

李瑞清對歷代法帖亦研習頗多,尤喜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諸家。晚年接受沈曾植等友人建議,嘗試“納碑入帖”。

在當時揚碑抑帖的書學風氣下,他主張碑帖在筆法上有脈絡淵源可尋,二者可以融通。

納碑入帖,克服了碑筆寫簡札小字易失之笨拙困躓且不利行筆之弊,又可以碑筆之剛健,挽救法帖淺弱之弊。他臨帖之書,筆勢開張、雄強古秀,兼有濃厚的金石氣,而簡札亦流麗天然,若行雲流水。

金石入畫

李瑞清的繪畫師法朱耷、石濤、惲壽平等明清易代之際的遺民畫家,山水、人物、花卉皆擅,所作松竹梅石,氣骨高標,又能畫古佛羅漢,質樸傳神,而佳妙處正得力於書法用筆。

他作畫運筆遒勁超逸,熔金鑿石,以書入畫,將篆隸筆法融於繪畫的勾、皴、點、染之中,慢慢寫出,穩健深沉,格調高古。其畫筆墨與物象渾然天成,豪邁奇縱,意境蒼茫,開一代高雅古拙畫風。

兩江筆墨

李瑞清在任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期間,常與端方、繆荃孫、陳三立、徐乃昌、夏敬觀、柳詒徵、蕭俊賢等人交遊。

他們不僅是官員、教習,而且是名士碩儒,暇時常一起吟詩作文,賞評碑帖書法,一時風雲際會,筆墨酬答,詩酒留連。

隱退滬上之後,李瑞清又與曾熙、沈曾植、鄭孝胥等人交往較多,尤與曾熙最契。李書得名北碑,生澀方勁,自謂“北宗”,而曾熙則宗南碑,圓通流麗,自號“南宗”,時有“南曾北李”之譽。這些交遊,無疑是促成梅庵藝術大成的重要因素。

梅庵弟子

李瑞清在兩江師範學堂辦學七載,以“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若子弟”自勉,親書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他致力於整頓教務、改革學制、完善師資、添置設備,並增設了中國最早的藝術教育專科——“圖畫手工選科”。

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兩江師範名師薈萃、聲譽卓著,成爲名副其實的江南第一學府,培育出衆多優秀人才,名著者如李健、胡小石、呂鳳子、姜丹書、汪採白、陳鍾凡等,他們多得梅庵親自指授,終成一代大家。晚年又有張大千入其門下。梅庵弟子,彬彬濟濟,薪火相傳。

梅庵遺著

李瑞清逝世後,其詩文辭賦題跋等文字經門人親友蒐羅裒集,編爲《清道人遺集》,其中包括《遺集》二卷、《佚稿》一卷、《攟遺》一卷、《附錄》一卷,1939年線裝刊印。

另有《圍城記》記辛亥南京圍城之事,惜已亡佚。亦有《李瑞清鄉試硃卷》藏國家圖書館、《清道人致程雪樓手劄》藏南京圖書館。

而其在世時,有20多種書法碑帖作品由上海震亞圖書局刊行,影響較大的如《清道人節臨六朝碑》、《李梅庵臨帖選》、《清道人臨散氏盤》、《泰山金剛經》等。這些碑帖的影印出版,不僅傳播和擴大了梅庵書法的影響力,更爲中國近現代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展覽緣起及致謝

緣起

南京大學118年的校史肇始於兩江師範學堂,歷經了國家的滄桑鉅變,擔負着民族復興的使命,兩江時期的教育傳統已成爲南京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 。

今年洽逢李瑞清逝世一百週年,南京大學聯合南京博物院,廣徵公私收藏約一百六十多件,展示李瑞清及其師友弟子們的藝術與學術風采,藉以緬懷以李瑞清爲代表的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先驅者們,繼承發揚他們的優秀辦學理念和師德風範,表彰他們的美育思想和藝術成就,使之在新時代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實踐中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轉載自南京大學博物館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