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剛剛登基朝廷的大權便被人掌握在手裏,他就是漢朝的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

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漢獻帝劉協剛剛接替漢少帝即位便被董卓控制,成爲了董卓的傀儡,董卓被呂布殺掉後,其部下李榷、郭汜又劫持了劉協。還好被董承救出。之後又被奸雄曹操掌握,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爲了曹操的傀儡。

雖然他也不是一直甘心做傀儡,並且一度策動董承反曹。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並在建安二十五年的時候被曹丕迫使禪讓退位。那麼這幾個拿劉協做傀儡的人劉協到底最恨的是誰?我們來分析一下。

劇照 漢獻帝劉協

權臣董卓

漢獻帝劉徹的母親是董太后,而當時權傾朝野的董卓傳說是董太后的侄子。董卓本來就掌握着一衆西涼大軍,同時手下更是有着呂布、李榷、郭汜等能征慣戰的戰將。可以說是從武力到權利都是如日中天的。

漢獻帝劉協一開始並不是真正能即位的皇子,他年幼的時候承董太后撫養,之後被人稱作爲“董侯”。漢靈帝去世之後,本來是漢少帝劉辯登基即位。但是不久之後,內宮宦官便和朝廷大臣之間產生了朝廷權利的爭奪。

首先是何進殺了蹇碩,之後又被張讓等人殺死,作爲武官校尉的袁紹和袁術又闖進宮中殺了兩千多宦官。張讓、段珪沒辦法和這些武將爭鬥,於是便挾持着當時還是陳留王的劉協與少帝劉辯出走宮外。

劇照 年幼時的劉協

正巧不巧地遇到了董卓率領的三千西涼大軍,這時背後來了尚書盧植,殺掉了張讓、段珪將皇帝和劉協又接回了宮中。

這時的朝政局勢已經一邊倒地傾向了手握重兵的董卓。董卓覺得少帝劉辯是何太后的孩子,本來就和自己不是一族,於是便有了廢少帝立獻帝的想法。

回到京城之後的第二天便商議此事,衆官員畏懼董卓的淫威,只好任由他將當時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立爲獻帝。事實上,劉協被立爲獻帝之後,董卓把持着朝政,禍亂宮闈,濫殺無辜,但是並沒有対年幼的劉協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

同時董卓還是需要劉協這樣一個傀儡來做藉口維持朝政的合理性。而且作爲劉協來說,沒有董卓他都坐不上皇帝的寶座。對董卓雖然忌憚,但是談不到恨。

影視形象董卓

奸雄曹操

相比董卓的殘暴,後來長期要挾着劉協的曹操手段則溫順了很多。也許是漢室江山風雨飄搖了太多年,年輕時的曹操也是有輔佐漢室抱負的好青年。於是爲了反對董卓的暴政,曹操參加了袁紹組織的盟軍。征戰多年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機會來到了漢獻帝面前。

那時的漢獻帝被董承從李榷的軍隊處救出,但是董承也沒有實力打倒李榷的叛軍幫助漢獻帝回到京城,只是勉強地保護獻帝安全。更何況逃往的路上風餐露宿,漢獻帝早已經不堪忍受了。

曹操率領大軍趕到時,漢獻帝已經經歷幾天飢餓,身上也破衣爛衫的。曹操見到此景爲了能夠得到獻帝信任,立刻跪在劉協面前痛哭流涕,表示自己救駕來遲讓皇帝受苦了。並且命令部隊烹羊宰牛讓漢獻帝與一衆臣子喫飽。

影視形象 曹操

漢獻帝雖然也看出曹操並不是真心忠誠的。但當時也確實沒有辦法,經歷了李榷郭汜的侮辱和劫掠,早已經學會了觀察形勢。既然曹操表面上還認自己做皇帝,不妨先跟曹操返回京城再作打算。曹操一路上以天子禮儀照顧獻帝,並且回到朝中依然承認劉協的皇帝地位。

雖然在骨子裏劉協知道曹操實際上和董卓的心思一樣,目的都是掌握自己把持朝政。但是還是礙於當時各方諸侯互相攻伐的實際情況,給了曹操丞相的官職。

在回到京城之後,曹操作爲漢末丞相利用手中的權利對其他諸侯的攻伐自然不必說,可是對漢獻帝最起碼保證了喫穿用度,行爲上也算恭恭敬敬。

而且有曹操在世的一天都沒有篡漢奪位,雖然漢獻帝實際上並沒有行使過皇帝權利,並且還曾經讓董承反曹。可是曹操並沒有因此而做出越權的行爲,他是否真心輔佐漢獻帝,真心想要改變漢末亂局那只有後人去評說了。

漢獻帝之所以任由曹操把持朝政,一方面是曹操確實在北方勢力巨大,另外一方面漢獻帝自己也懼怕反對曹操之後,受到李榷那樣的對待。他自己內心當中的恐懼蓋過了他反對曹操的決心。而且他非常清楚在曹操掌握了北方之後,國內的諸侯已經並不拿自己這個漢室皇帝當回事了。

而且他將復興漢室的希望完全寄託在了劉備的身上,於是夢想着自己先在朝中假意逢迎曹操,等待劉備能夠將曹操打敗恢復自己的皇權。

可是劉備一直也沒有完成這樣的宏偉目標,同時曹操也一直沒有被其他勢力完全打敗,反而在朝中的勢力越做越大,軍力越來越強。劉協掌控朝政的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影視 挾天子以令諸侯

武夫李榷

歷史的描述中挾天子的曹操和殘暴無道的董卓其實都沒有想要篡奪漢朝的江山,在挾持漢獻帝的歷史人物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不把劉協當皇帝的,他就是李榷。

董卓被殺之後,其部下李榷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當時的李榷看到自家的靠山董卓被呂布和王允謀害了之後,本意是要解散部隊逃回家鄉的。

但是這時賈詡提出一個建議:“將軍畢竟做過董卓的部下,現在董卓被殺了,將軍如果解散部隊回到家鄉,可以說是身單力孤,一旦被抓萬劫不復。不如藉着現在手上有部隊,打着替董卓報仇的名義反攻長安,事情成了將軍可以坐天下。不成再解散部隊逃亡也不算遲。”

於是李榷聯合郭汜等董卓舊將,在部隊中做反動宣傳:“朝廷不肯赦免我們,我們就和朝廷拼了,攻下長安咱們就可以得天下,攻不下就搶劫一些財物,然後回到故鄉以求保命。”

影視 李傕

部下的軍卒當即反響強烈,於是大軍便開往長安,一路收編散落的部隊到達長安時李榷已經聚集了十萬之衆。當時的長安被一些宦官把持朝政,同時軍力薄弱。李榷郭汜等人瞬間佔領了長安挾持了漢獻帝,並且各自封臣封將。

李榷掌握了長安朝政之後,並沒有利用好這次機會。他雖然自稱臣子,但是從來沒有遵循臣子的本分。漢獻帝上朝就像是在演小丑戲,所有的政事命令都是由李榷說了算,上朝時劉協和羣臣就坐在用荊棘扎出來的籬笆房子裏開會,李榷的士兵們就趴在籬笆上互相起鬨。

在他眼裏自己擁有的那一羣烏合之衆纔是根本,於是根本不將漢獻帝放在眼裏。一邊四處劫掠關東百姓,一邊與曾經的同盟郭汜等勢力內訌。對漢獻帝更是沒有遵守君臣禮儀,百般凌辱獻帝。以至於部下董承看不過去將漢獻帝偷出逃亡,最終被曹操攻伐身死。

影視 漢獻帝

漢獻帝最恨的人

經過上面的描述,相信很多朋友已經分析出來了。漢獻帝之於董卓,談不到恨。而且董卓還是有擁立再造之恩的,更何況雖然寄人籬下,但畢竟年紀還小感受不那麼強烈。漢獻帝之於曹操,與其說是恨不如說是怕。

雖然從意識形態上不認可,但是畢竟曹操在最危險的時候保護了他,而且一直給他天子的待遇。曹操死後曹丕篡漢也依然保持他的天子儀仗。

所以說到最恨的那一定是曾經劫掠長安,對他百般侮辱的李榷。董卓死後漢獻帝好不容易拿到的皇權,被李榷這個武夫給毀了。更何況李榷還劫掠百姓,使漢室江山更加混亂不堪。漢室真正的國賊在獻帝看來非李榷莫屬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