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時,不少年輕觀衆大呼意外,沒想到90年代的南方小城會這麼亂。更沒想到開槍無數、死了十個人的情節會被搬上大銀幕。

但和《除暴》裏的張隼相比,周澤農可能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除暴》這部2020年唯一的警匪片,竟然上演了內地的街頭槍戰。而預告片一放出,就有不少網友把影片中的張隼和有“中國第一悍匪”之稱的張君聯繫在了一起。在90年代,張君糾集團夥,8年作案20餘起,死傷40餘人,就爲了劫財。

是不是有點難以想象在90年代的中國竟然還有如此泯滅人性的案犯?而這位殺人狂魔的覆滅過程還真可以用“咬死不放”來形容了。

一切從友誼商場說起

在影片《除暴》的先導預告片中,友誼商店是個重要地標。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商業綜合體還沒出現,而友誼商店/商場,可是各大城市裏最繁華的百貨公司。自然而然也就成爲劫匪的目標。

在1997年11月27日,張君等人持槍搶劫了湖南省長沙市友誼商城黃金櫃臺,致2人死亡、1人輕傷、1人輕微傷,搶得黃金飾品價值人民幣137.2萬元。

《除暴》的劇情把這個案件作爲重點內容展開,但在張君的犯罪記錄裏,這不是他第一次作案也不是罪惡最深重的一次。

1966年張君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安福鄉花林村一個貧窮農戶家中,他是母親改嫁後生下的小兒子,上面有6個兄姐。

貧窮讓他在高一就輟學了,但作爲張家的獨苗,又是小兒子,張君並不是那麼“懂事”。輟學之後無所事事地到處打架,打出了名聲。

他以爲自己是《少林寺》裏的行俠仗義,其實不過是地痞流氓。

1983年,17歲的張君因打架鬥毆被送進少管所。但這並沒讓他改邪歸正,反而變本加厲,認爲以暴制暴纔是處世之道。從少管所出來後,張君就從黑市渠道搞來了槍支,從此走上不歸路。

1991年6月25日,張君持槍搶劫湖南省津市市一個體香菸批發店,開槍致1人輕傷。1993年4月20日,張君持械致1人死亡。

此後用“滅絕人性”來形容張君並不爲過。

在他的認知裏,自己沒錢了要活下去,所以就能搶劫別人的錢,如果對方不給錢,那就來上一槍,總之就是誰阻礙他誰就得死。

在2000年這一年之中,張君及其團伙連續作案十餘起。尤爲震驚世人的是在9月1日18時6分,張君、李澤軍、陳世清、趙正洪持槍搶劫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農業銀行北站分理處運鈔車,致7人死亡、4人輕傷、1人輕微傷,劫得經警微型衝鋒槍2支及其子彈20發。

正是這起惡性案件引起了公安部的重點關注。案發當日,重慶警方立誓要破此案。在12天后,盯上了一個叫楊明燕的女人,順藤摸瓜,終於在2000年9月19日晚9時50分許,在渝中區觀音巖,抓獲了湘鄂渝系列持槍搶劫案首犯張君。

2001年5月20日,在這個會被年輕人當做“情人節”秀恩愛的日子,張君及其團伙中的14名罪犯,分別在重慶市、常德市被執行死刑。行刑前,張君要求把他的起訴書副本和判決書寄給兩名兒子,讓他們不要怨恨政府,想讓兒子知道自己是罪有應得。

他又給自己一出生就帶上恥辱的女兒留話:希望你長大後,找個好男朋友,找個守法的男朋友……

暴力罪犯,張君身上集結了“悍匪”的所有特徵

9年,536.9萬,28人死亡,5人重傷。

這些數字看得人觸目驚心。

但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惡向膽邊生的張君甚至還從執行任務的經偵手裏搶劫了2支微型衝鋒槍和20發子彈。

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劫案都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的。其中多次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於重慶、武漢、常德等市繁華地區公然持槍搶劫銀行、金店,開槍殺人……

張君被稱爲“中國第一悍匪”,被永遠釘在恥辱牆上,是罪有應得。

事實上,在90年代曾出現過十大悍匪,泯滅人性是他們的共通點。而在張君身上不僅集中體現,還有他矛盾的一面。

對他人殘暴,視人命爲草芥的張君又很孝順。母親在他12歲時患子宮癌,病中常常唸叨想喫一碗肉圓湯,張君就記在心裏,攢了一學期湊足5角錢,跑30公里的路就爲了買回一點點肉給母親做一碗肉圓湯。這樣的孝順兒子卻在數年後成了殺人狂魔,可見他的性格中有極端的特質,卻在年少時沒得到正確的引導。

而孝順母親這一點在《除暴》影片中也有着墨展現。張隼的母親有聽力障礙,戴着的就是兒子買的助聽器。助聽器在影片中是頗耐人尋味的道具,象徵着複雜的母子情感。而張隼爲了哄母親開心,在殺人前還會逼着對方講個新笑話,每次回家就把新笑話講給母親聽。

事實上,張君腦瓜子很聰明、也喜歡看書——雖然是爲了研究槍支彈藥,但卻沒好好接受文化教育。基礎教育以及家長的言傳身教最重要的不是爲了學歷,而是爲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可惜,張君這罪惡的一生就像是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逐漸形成了反社會人格。

因貧窮輟學的人大多數都是去工作賺錢來養家餬口,但張君從未想過靠自己的勞動來賺錢。輟學後不事勞動如果還能解釋爲年少不懂事,那一次次搶劫所得,除了鋪張享受就是用於購買武器裝備、投資於暴力升級,就只能解釋爲愚昧了。他從未想過長遠的人生計劃,這條看似“越走越寬”的路卻也在讓自己加速覆滅。

但張君最“可怕”之處,恐怕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名PUA高手。張君在各地都有情婦,有完全陷在甜言蜜語和大老闆的僞裝身份中被“假結婚”的,也有被張君一步一步拖進犯罪的漩渦成爲共犯的。

張君同時擁有8名情婦但卻不是好色那麼簡單,每個情婦的住處都成了他存放槍支武器和祕密開會的據點——不論情婦本人是否知曉內情,都會被安排把守望風的任務。

而團伙中的男性成員有不少也是被他PUA拖下水的。先讓對方手上沾血——大多數的人一旦被逼傷/殺了人,就會破罐子破摔,成爲他的傀儡;然後分他們些贓款當甜頭——可惜那些一起被槍決的同犯等到被抓後才知道張君分給他們的不過是一點零頭;如果行動中不聽話,張君就用暴力脅迫對方就範——同夥中被罰站、被打、甚至被砍掉腳趾的大有人在。

這樣一個擅長玩弄人心又草菅人命的悍匪,如果不把他繩之以法,豈不讓人惶惶不可終日?咬死不放,是除暴安良的正確姿勢

類似張君這樣的人在90年代有不少,到處流竄就像一顆不定時會爆炸的炸彈,隱藏在人民羣衆身邊,讓社會動盪不安。

這就是爲何國家要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這麼多年才換來當下我們的現世安穩。

然而,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90年代,很多落後地區義務教育沒有徹底普及,沒念完中學就外出打工者衆多。心智不成熟的少年如果也缺乏長輩的引導,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很容易受誘惑而踏入犯罪的深淵。尤其是年輕氣盛的荷爾蒙容易讓少年衝動傷人走上暴力犯罪的不歸路。

直到90年代末,但凡有錢想要搞槍支,就還能從黑市裏買到。張君被捕時隨身攜帶的藍色旅行包裏,就裝着178發子彈和一枚軍用手榴彈。

在我們現在看來匪夷所思,是因爲這些年國家的禁槍制度爲大衆清除了這致命的威脅。但在當時,不僅對人民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更增加了人民警察追捕罪犯時的危險程度。冒着槍林彈雨並非是港片裏的橋段,而是當時內地的真實情況,只不過是無數人民警察替我們擋住了暴力威脅。

更重要的是在90年代,指紋庫、DNA技術、GPS和監控系統都還不完善甚至都沒有,警務人員掃黑除惡就是貼身肉搏,需要和罪犯鬥智鬥勇,偵查、摸排、跟蹤。

《除暴》影片用“咬死不放”這四個字非常貼切當時的情況。

要抓捕悍匪,就要花大量警力尋找蛛絲馬跡的線索,靠邏輯分析和悍匪鬥智,在槍火中勇不退縮。

吳彥祖VS王千源,《除暴》夠勁爆

雖然張君是影片中張隼的原型只是廣大網友的推測,但這難得一見的題材實在太吸引我了,更何況兩位主演吳彥祖和王千源同樣讓我很是期待。

現在的男神似乎都很有默契地不惜犧牲形象去演反派角色。胡歌在《南方車站的聚會》裏的周澤農是這樣,這次輪到吳彥祖來飾演殘暴無道滅絕人性的張隼,光是看預告的髮型就富有戲劇張力。

實力派演員王千源在片中飾演的是對張隼緊咬不放的警察鍾誠一角。

一警一匪在澡堂的一場打戲,那可是赤身肉搏、拳拳到肉的真槍實彈。光是這一場就夠我流鼻血了。

而導演爲了這場90年代的澡堂戲,特意叮囑兩位演員要練肌肉,但一定要練出90年代的肌肉,不能是現代感的肌肉。

什麼是90年代的肌肉呢?導演還做了詳細的解釋。

連肌肉都要年代感,《除暴》對細節的把控可算是“考古”級的。

除了澡堂子,友誼商店的佈局,錄像廳這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裏的娛樂場所也是神還原。而張隼與鍾誠在錄像廳的隔空對手戲設置的很精妙,還致敬了吳宇森導演的《喋血雙雄》。

包括警車、服裝、槍支甚至北京街頭的熊貓盼盼,諸如此類的小細節,處處在還原90年代的樣貌。

可能對於90後乃至80後來說有些陌生,但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恐怕還會有“追憶似水年華”的味道。

而這樣夠勁爆又真實還原的影片,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決勝之年上映,不得不讓我感嘆一句:現世安好真的來之不易。

不論是爲了在銀幕上看到內地的街頭槍戰,還是爲了看兩大實力演員的肉搏飆戲,《除暴》都值得你走進電影院。享受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也應了那一句“警鐘長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