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習以爲常的定律。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不恰當的“愛”會給孩子壓力,甚至成爲孩子健康成長的阻礙。

成爲好父母是我們的必修課,在這段征程中,我們要了解,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從“懂”開始。

“我都是爲了你好”,毀了多少孩子

“我都是爲了你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也許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這句話,也許身爲父母的你對孩子說過。

但無論是哪一種可能,都充滿了悲劇色彩。身爲父母,我們都以爲自己對孩子有足夠的瞭解,但他們的內心又是否真正的向我們敞開過呢?2018年,某著名大學心理系曾進做過一個街頭調查。被隨機詢問的100名大學生中,其中有43%的人並沒有向父母展露過心扉,有74%的人被父母干預過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自以爲是的去“替代”孩子做出選擇時,可能就是錯誤的開始。做家長的“爲你好”,實則是一種自私。替孩子規劃的路線,不一定適合孩子,但一定會適合自己。

孩子不是附屬品,更不是家長用來圓夢的工具。真正的愛,一定是從懂孩子開始。你是不是好父母呢?來通過這四個準則判斷一下吧!

好父母什麼樣?4個準則告訴你

1) 平等對待孩子

很多家長都會經常性的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拿足了當家長的架子和威嚴,看起來就像是封建社會的大家長一樣,難道讓孩子戰戰兢兢就是生孩子的目的嗎?

如果不能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健全的人來看待,又如何引導孩子成長呢?

或許你的高高在上能獲得孩子一時的尊敬,但是無法換來和諧有愛的親子關係。好的父母,平等對待孩子,用愛構建溝通橋樑。

2) 尊重孩子的選擇,避免形式主義的民主

民主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很多的民主都開始走了形式主義。缺乏民主的家庭,就算在某件事情上詢問了孩子的意見,孩子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此時此刻家長們反而會擺出一副“我很民主但是孩子沒主意”的樣子。所以,形式主義的民主要不得。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尊重孩子從尊重他獨立的人格開始。在家庭中發生爭論的時候,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裏的主人,而不是任由家長擺佈的布娃娃。

3) 友好交流,寬容開明

很多家長說孩子不願意與自己談心,寧願把事情跟陌生人傾訴,也不願意跟自己講。那是因爲家長們沒有做到友好溝通。

想一想,你是否在孩子需要傾訴的時候以很忙爲藉口忽略過呢?你有沒有在孩子傾訴過後需要安慰和理解的時候,說過大道理甚至罵過孩子呢?

這些都是孩子不願意跟你說心事的原因。但父母要做的,是談心過後給與支持鼓勵,不是批評教育。

4) 以德育人,言傳身教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你的“老師”角色扮演的如何?你有沒有言傳身教,告訴孩子是非對錯、善惡黑白?

有沒有通過教導,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沒有讓孩子明白不恃強凌弱,不自怨自艾?輔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是做父母必須要做的事情。

你真的瞭解孩子嗎?這幾個方面你能回答嗎?

◆你能成爲孩子的朋友嗎?爲什麼孩子寧願找網友也不願意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展露心扉呢?你是否具備“朋友”應有的功能呢?

◆你的孩子有那些習慣是有利於成長的,有那些習慣是不利於成長的?你有沒有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呢?

◆你的孩子在喫喝方面的喜好是什麼?有沒有忌口,而你有沒有忽略過孩子的忌口?

◆你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嗎?業餘時間裏,孩子都喜歡做什麼?

◆你的孩子好動還是好靜?喜歡一個人待著還是喜歡跟別人相處?你孩子的社交圈你有一定的瞭解嗎?

◆你瞭解孩子的身高體重嗎?如果你不知道,那你是如何判斷孩子身體健康的呢?這似乎是最簡單的判斷標準了。

愛孩子從懂孩子開始,別讓自以爲是的愛害了孩子

如果上面的幾道題你都能解答的話,那證明你很懂你的孩子。但是懂孩子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還要學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不要替代他們做出選擇,而要輔助他們選擇出最適合孩子的路,而是否適合,一定要聽孩子的意見。

我們曾經見過巨星隕落,原生家庭的影響佔了大半。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如果愛,就請學會懂。

教育孩子的路上會遇到無數坎坷,一切的知識乾貨只是一些客觀力量,讓我們可以在教育路上走得更順暢。但如果想真的走好這條路,還要以孩子爲中心,用愛發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