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佳友在線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 那是因爲你靠得不夠近;如果你沒法靠得近,那就用長焦拉近了拍——但如果你有一支奧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以下簡稱150-400/4.5)恆定光圈變焦望遠鏡頭,那就不存在這種選擇題了,它同時具備2000mm的最長等效焦距和全程1.3米的最近對焦距離,讓你既能靠得夠近又能拉得夠近,從沒近到過這種程度!

奧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鏡頭+MC-20兩倍增距鏡+E-M1X機身,可以實現等效2000mm F11手持拍攝

300-2000mm超長焦段覆蓋

M43系統的焦距轉換系數是2x,算上內置的1.25x增距鏡,150-400/4.5的等效焦段可以覆蓋300-1000mm F4.5-5.6。擰上MC-20兩倍增距鏡時,150-400/4.5的焦段甚至可以覆蓋到600-2000mm F9-11,M43系統賺長焦的優勢這次被髮揮到了極致。

光學結構圖及MTF曲線,由於奧林巴斯有2x的等效焦距係數,所以它的MTF圖是20/60線對,不是全畫幅使用的10/20/30/40

使用內置1.25x和外接2x增距鏡後的MTF曲線

從官方提供的MTF圖上可以看出,150-400/4.5不僅本身的光學素質堪比定焦,而且在加上1.25x增距鏡後,解像力的下降可以無視,成像依然非常優秀。即使是外界2x增距鏡,解像力的下降也依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成像沒有明顯偏軟,此時的光圈爲F9,實用性非常高。

(1.25x)等效1000mm F5.6拍攝,1/4000秒,ISO 320,本文所有圖片均未裁剪

(1.25x+2x)等效2000mm F11拍攝,1/1000秒,ISO 320

(1.25x)等效1000mm F5.6 100%局部

(1.25x+2x)等效2000mm F11 100%局部

只有同時使用內置1.25x和外接2x增距鏡時解像力會有可見的下降,但這是完全不用在意的事。從MTF上看,等效2000mm的解像力比1000mm是下降了,但從使用上看,拉近後的細節放大抵消了解像力下降的負面觀感,只剩下對2000mm細節的驚歎。

所以只要光線能支持F11,等效2000mm就儘可以大膽用——否則你還有別的辦法實現這種素質的2000mm等效麼?

全程1.3米最近對焦,是小炮也是微距

150-400/4.5不僅焦距夠長,而且最近對焦距離全程都只有1.3米,等效1000mm時可以提供1:1.4的放大比,裝上2倍鏡更能當個微距鏡頭來用。

(1.25x+2x)等效2000mm F11拍攝,1/1000秒,ISO 400

(1.25x+2x)等效2000mm F11拍攝,1/1000秒,ISO 320

(1.25x+2x)等效2000mm F11拍攝,1/1000,ISO 200

變焦的靈活性加上寬廣的焦段和對焦距離覆蓋,讓這支鏡頭的使用場景獨一無二,沒有替代品。

1875g,手持拍一天也沒問題

摘下遮光罩後,150-400/4.5長314.3mm,直徑115.8mm,與其他品牌的200-600mm全畫幅鏡頭幾乎一樣。但150-400/4.5的重量只有1875g,在內置了一個1.25x增距鏡的情況下,不僅比200-600輕,甚至比那些體積更小的150-600全畫幅鏡頭還要再輕一點點。

搭配E-M1X和E-M1 Mark III機身時,重量分別爲2872g和2455g,而且器材重心正好是在腳架支座上,手持拍攝和拎着走的時候都是最省力狀態,手持用一天完全沒有問題。

這種輕便是因爲奧林巴斯大量用複合材料代替了金屬,這支鏡頭的結構件只有鏡筒前端和腳架支座是金屬的,剩餘部分都採用了汽車和航空航天上廣泛用來代替金屬的碳纖維增強基複合材料(CFRP),它不僅材料性能比金屬更優秀,重量也能減輕15%左右。爲了嚴格控制體重,鏡頭的遮光罩也做成了碳纖維的。

1/8秒神防抖,不需要三腳架的長焦頭

防抖是奧林巴斯的拳頭功能,150-400/4.5與新固件機身協同防抖時,可以實現最近端8擋、最遠端6擋的光學防抖。不過官方數據是在理想狀態下測得,實際使用中,每個人的鐵手程度不同、拍攝時的抖動幅度不同,效果也各不相同。

(1.25x)等效375mm F5.6,1/8秒無依託手持,ISO 2000

(1.25x+2x)等效2000mm F11,1/30秒無依託手持,ISO 6400

我個人使用的極限是:搭配E-M1X,無依託手持,最近端1/8秒、最遠端1/30秒可以保證50%以上的成功率,再慢就看臉了。也就是說,用150-400/4.5拍一般的照片是完全不需要三腳架的,除非要拍長曝和視頻。

150-400/4.5只有防抖開關,沒有其他望遠鏡頭那種檔位切換開關,檔位需要在菜單中切換。

但其實奧林巴斯有自動檔位識功能,已經足夠好用,實際使用中根本不用着去菜單裏折騰那些模式,尤其是150-400/4.5還基本用不着上腳架。

四防鏡頭,惡劣天氣不耽誤用

三防(防水、防塵、防凍)是奧林巴斯與防抖齊名的拳頭功能,150-400/4.5也不例外。不僅如此,由於這次大量使用的碳纖維增強基複合材料比金屬導熱率更低、耐熱性更好,加上內部的隔熱處理,讓150-400/4.5同樣適合在高溫下穩定工作,成爲一支“四防”鏡頭。

150-400/4.5鏡頭不帶遮光罩的時候太便攜了,相信很多人也會像我一樣全程不用遮光罩,爲此奧林巴斯還配套推出了一個黑邊玻璃的95mm保護鏡,此鏡有與鏡頭前組一樣的厭水鍍膜,再加上鏡頭前緣的裹膠處理,沒有遮光罩也可以安全使用。

AI鳥類識別對焦,“傻瓜”式拍鳥

奧林巴斯E-M1X是第一個引入AI主體識別對焦功能的相機,隨着150-400/4.5的發佈,E-M1X也提供了新固件,在飛機/直升機、火車、汽車/摩托車的基礎上增加了鳥類識別對焦功能。

取景畫面

半按快門合焦

(1.25x+2x)等效2000mm F11,1/1000秒,ISO 320

和佳能EOS R5/R6一樣,相機可以自動識別並追蹤鳥類的眼睛、頭部和身體。而且E-M1X在專業抓拍(按下快門前最多預拍攝35張照片)模式下同樣支持鳥類識別。

低價的重量,高價的畫質

雖然150-400/4.5在重量和體積上都向150-600、200-600等便攜高性價比鏡頭看齊,但定位卻大相徑庭,這是一支恆定光圈變焦望遠鏡頭,光學質量是向200-400/4 1.4x和180-400/4 1.4x看齊的。最顯著的差別就是,150-400/4.5從最近端到最遠端的解像力幾乎一樣,每個焦段都可以當做定焦鏡頭來使用,並沒有高性價比變焦望遠鏡頭那種最遠端解像力顯著下降的問題,而暗角、色散之類的缺陷,也都和150-400/4.5這個檔次的鏡頭沒關係。

(1.25x)等效1000mm F5.6,1/2000秒,ISO 320。最遠端還用了1.25x鏡的情況下,處在畫面邊緣的鳥眼依然清晰,完全沒有高性價比變焦鏡頭最遠端解像力尤其是邊緣解像力明顯下降的問題。

(1.25x+2x)等效1890mm F11,1/2000秒,ISO 1600。即使加了2x增距鏡,色差也依然只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出現,像圖中這樣的測逆光水珠,也是完全見不到紅邊綠邊紫邊的。

(1.25x+2x)等效750mm F11,1/1250秒,ISO 1250,沒裝遮光罩。這個檔次的鏡頭,沒遮光罩也不存在全開光圈逆光死的事。爲什麼最近端還要拿2x鏡拍?因爲來不及拆了唄,實際使用中會大量遇到這種情況。

(1.25x)等效1000m F5.6,1/2000秒,ISO 2000。口徑蝕非常輕微,M43也不知道什麼是暗角。焦外光斑上有一點洋蔥圈,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等效800mm F4.5,1/500秒,ISO 4000。由於等效焦距夠長,M43一樣可以有足夠虛化的背景。

(1.25x+2x)等效2000mm F11,1/200秒,ISO 1000。只要光線允許使用F11,就可以不假思索地使用2倍增距鏡。感受到的只有細節放大的驚歎,完想不起來MTF圖上那點解像力下降。

等效800mm F4.5,1/30s秒手持,ISO 1600。

等效800mm F4.5,1/30秒手持,ISO 6400。

(1.25x)等效1000mm F5.6,1/320秒,ISO 1600。1.3米的最近對焦距離讓150-400/4.5成了掃動物園神器,你可以保持在動物不反感你的距離上給它們拍特寫,彪悍的防抖能力足以應付各種光線下的手持拍攝,只要對方願意保持不動。

(1.25x+2x)等效2000mm F11,1/640秒,ISO 800

(1.25x+2x)等效2000mm F11,1/1000秒,ISO 4000。那些脾氣不太好、不能親密接觸的動物,現在也可以給它們拍特寫了。

(1.25x+2x)等效1036mm F11,1/1600秒,ISO 500

(1.25x+2x)等效2000mm F11,1/1000秒,ISO 3200

(1.25x)等效890mm F5.6,1/320秒,ISO 640

等效800mm F4.5,1/1000秒,ISO 2000

(1.25x+2x)等效1890mm F11,1/200秒,ISO 4000

(1.25x)等效1000mm F5.6,1/250秒,ISO 1250

幾天試用下來,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兼顧了普通變焦鏡頭便攜和恆定光圈變焦鏡頭高素質的優點,還給了一個它們都沒有的、能當微距用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說是一支面面俱到、無懈可擊的鏡頭,從它的身上實在很難找出槽點。

150-400/4.5這支鏡頭也許是我第一次可以用如此輕鬆的方式拍攝如此望遠和高素質的照片,它不僅對奧林巴斯用戶意義重大,同時也爲各種M43系統攝影機提供了堪稱完美的長焦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