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金庸《鹿鼎記》原著當中,韋小寶剛出場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擱現在就是一個初中生的年齡。

而他的日常生活就是終日混跡於妓院、賭場、茶館、酒樓等地方,還經常替人家跑跑腿、買買東西啥的,然後斷不了從中揩點兒油。意思就是,稍微貪污一點兒。

也就是說,韋小寶這個孩子肯定是比一般的孩子要更加懂得人情世故、身上更有市井氣。

試想,一個打小沒上過幾天學,一直跟着父母做小買賣的孩子,和一個一直規規矩矩上學的孩子能一樣嗎?

簡而言之,一個天天和社會上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人,和一個終日兩點一線、往返於學校和家庭之間,接觸範圍非常有限的人能一樣嗎?

那麼到底是什麼是市井氣?其實周星馳演繹得比較到位:愛虛榮、愛貪小便宜、遇到榮譽就搶、遇到危險就逃、好色、好賭……這一切其實都反映出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審時度勢。

而我們再看張一山版的韋小寶,也是有點兒古靈精怪,但也許是他演的劉星太深入人心了,劉星再頑皮也是個良家熊孩子。韋小寶再怎麼說也是一個過早地接觸社會的市井小混混。

所以,假如我們看這個張一山版的韋小寶,只是覺得這是劉星版的假太監,那可能就失敗了,因爲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設。

因此,此版《鹿鼎記》一開播就遭遇差評,原因可能不在於張一山演得像猴,像猴也不算什麼大毛病。原因在於張一山的眼神中沒有市井氣。

而且在他的種種行爲中,也反映不出市井氣。比如,康熙命令他和人比武,他一開始裝死,然後鑽褲襠,鑽來鑽去……

其實他完全可以在鑽褲襠的時候趁機猛揪一下那名大力士的蛋蛋,從而讓其喪失戰鬥力,這也是原著中的情節,這樣不是更能表現市井鬥毆的特點嗎?市井鬥毆,肯定是揪頭髮、抓臉、揪蛋蛋、撒石灰、撒辣椒水之類的套路。

化骨綿掌之類的高大上武功,是斷然不會出現在市井小人物的打鬥過程當中的。

好在,後來在擒鰲拜的過程當中,韋小寶終於使出了“撒石灰”的市井妙招,還挺管用,終於靠這個擒住了鰲拜。

所以,既然韋小寶是一個市井小混混,那他的眼神、動作、思維、行爲等等,都應該體現這一點。

不過,從播出的四集看,張一山還是很賣力氣的,還是努力想打造一個不同於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等等前輩的韋小寶。只是我們暫時沒有體會到比較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們還是感覺那是劉星……

隨着劇集的不斷播出,故事情境會更加複雜,也許日後張一山會帶給我們驚喜呢!您期待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