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後疫情時代,中小銀行有哪些挑戰和機遇?

11月11日,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第十五屆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爲“成長路漫漫、突圍必有時”的中小機構論壇上,稠州銀行副行長程傑、天津金城銀行副行長吳志堅、鄭州銀行行長助理李磊、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參與了“後疫情時代,中小銀行的挑戰與機遇”的討論。

盈利及不良壓力加大

“衝擊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淨息差收窄、盈利能力承壓;二是不良反彈壓力加大。”李磊表示,疫情影響具有滯後性,今年春節前和明年上半年,銀行業不良貸款極有可能持續反彈。同時,中小銀行服務對象多爲中小微企業,數量大、分佈散、抗風險能力弱,受疫情衝擊較爲明顯。

談及中小銀行面臨的挑戰,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副行長程傑認爲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疫情影響下,很多中小企業倒閉;二是美國貿易戰使得一些產業鏈中斷,外向型企業生存困難;三是國有大行以極低的利率下沉到小微市場,中小銀行的客戶出現流失。

今年國有大行繼續大規模介入小微業務。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長40%以上,這一目標相比去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這對中小銀行有何影響,中小銀行如何與國有大行做好錯位競爭?

李磊表示,面對近兩年來國有大行發力普惠金融業務帶來的壓力,鄭州銀行積極進行錯位競爭,一貫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聚焦“商貿物流銀行、中小企業融資專家、精品市民銀行”三大特色定位,深入推進公司業務及零售業務轉型。

“將在技術、產品、應用等多領域持續耕耘,推進與各合作伙伴在業務創新、用戶跨界和商業運營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建產融生態圈。”李磊介紹鄭州銀行推進新業務模式創新應用方面的下一步計劃時表示。

而對於中小銀行面臨的資本壓力,李磊表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較爲單一,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空間也在不斷壓縮,加之不良資產覈銷及資本耗用增加,普遍面臨着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提升資本充足率是中小銀行未來的重要任務。

程傑坦言:“國有大行下沉市場後,中小銀行的市場被擠壓,導致中小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下降。當中小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疊加資本補充渠道有限時,中小銀行的生存就面臨挑戰。”程傑指出,在銀行體系中如果按照資產規模規模劃分,中小銀行也是銀行業的中小企業。

數字化轉型機遇 

李磊表示,疫情也給中小銀行帶來了較大機遇,主要表現在銀行業數字化時代已加速到來;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將不斷湧現;新基建產業鏈廣闊,經濟帶動效應強勁等方面。

李磊稱,疫情推進了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加速,隨着5G網絡、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銀行業的金融服務不斷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科技對金融的賦能將使得客戶體驗更加高效和便捷。

“後疫情時代,不見面、非接觸式的線上金融服務不斷催生,以在線辦公、在線消費、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遊戲等‘在線經濟’爲代表的衆多新興業態及商業模式正在大量湧現並呈高速發展態勢,新場景下所需要的新的金融服務、產品模式也會爆發式增長。”李磊表示。

吳志堅認爲,科技化將是小型民營銀行的必然選擇。實踐中金融科技距離銀行並不遙遠,作爲較早結合金融科技運用的行業,銀行天然地具有利用金融科技的稟賦。同時,科技能實實在在給小型銀行帶來利潤、客戶以及品牌效應。

談及機遇,程傑認爲,一是疫情推動了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必須自上而下推動,作爲企業的戰略決策,稠州銀行從2017年開始數字化轉型,過程非常辛苦,但現在看成效顯著。”程傑稱,“我們要求所有的產品全部可以線上化,在所有渠道都可以輕易觸達客戶,營銷、風控、內控均全面數字化重構,通過數字化手段重塑金融傳統業務。”他介紹,前期的數字化轉型爲稠州銀行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今年2-5月疫情影響之下,稠州銀行非接觸式服務、線上客戶、數字化營銷井噴式增長。

二是使得中小銀行更加聚焦特色業務。“在傳統經營模式下,中小銀行都說自己是本土銀行,並沒有太細分深耕本地的特色業務和長期經營多年的業務,沒有過分強調突出自己的特色化。”程傑表示,“但今年疫情影響下,中小銀行必須思考,如何才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存能力,避免同質化競爭下的市場流失。比如稠州銀行依託數字化,深耕商貿業務、大力拓展跨境電商業務,並以此帶動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

程傑還介紹,現在江浙的核心城市和鄉鎮,金融服務已經十分充足,甚至出現金融服務供給過剩。“但村裏就不一樣,農村金融服務不足,還有下沉的空間。稠州銀行現在也在專注農村金融,依託數字化轉型成果,對所有農村信用貸款進行數字化風控,實現了支持農村金融與保持資產質量穩定的平衡。

劉曉曙認爲,隨着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蓬勃發展,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得以實現,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數據資源將是企業的核心實力,誰掌握了數據誰就具備了優勢。

“數字經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以數據作爲生產要素。這是一個全新的新業態、新模式,也是一個全新的空間。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都在探索如何服務數字經濟,中小銀行也要尋求突破,獲取新的市場份額。”劉曉曙表示,“仍有相當多的中小企業得不到融資,需要探索如何通過金融科技、數據去服務這些中小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