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城市走向“慢行時代”,深圳今年將新改擴建自行車道約300公里

儘管共享單車退潮,但一些大中城市正在加大對自行車交通發展的重視程度。

11月18日,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最新的數據顯示,2017-2019年深圳累計完成自行車道建設里程約808公里,今年還將推動完成新改擴建自行車道約300公里。

不久前的9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編制印發《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2021-2035)》,明確了自行車交通是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交通方式同等重要,並提出“網絡重構、停放入位、安全提升、騎行促進、政策協同”等5大發展策略。

完善自行車出行環境

2014年,瑞銀集團進行的一項針對超大型城市交通狀況的調查顯示,中國城市的平均行車速度全球最慢。其中,北京以12.1公里/小時的速度墊底,其次分別是上海、廣州、成都、香港和武漢。相比較而言,倫敦、紐約的速度分別爲29、24.9公里/小時。

汽車的過度發展,導致了出行效率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降低。事實上,在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爆發時,已有幾個城市出臺了汽車限牌政策。

另一方面,國家層面曾鼓勵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但在一些城市,卻遭遇了配套不足的問題,尤其是自行車路權問題日益突出。

以深圳爲例,上世紀90年代,深圳結合當時發展階段的實際要求對自行車交通政策進行了調整,取消獨立的自行車路權,降低了配套設施的建設標準,自行車的發展空間受到了一定限制。

上述《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2021-2035)》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市自行交通車道里程約 1759km(雙側),約佔道路里程(不含高快速路,6411km)的 13.7%,遠低於北京(超過95%)、上海(超過90%)等城市。

幾年前共享單車的迅猛發展,曾讓自行車路權問題愈發空顯。2017年,深圳交通運輸部門相關人士就曾表示,深圳已經進行自行車道規劃改造,對以後新建改建的道路,原則上都要考慮自行車道的設計。

近年來,深圳將慢行交通建設工作常態化落實,每年持續推進約300公里非機動車道建設,2017-2019年已累計完成自行車道建設里程約808公里。

此外,針對自行車停放難題,深圳交通運輸局稱,2017年初正式印發了《深圳市自行車停放區(路側帶)設置指引(試行)》,按照應設盡設的原則,推動規範設置自行車停放區。截止目前,共推動設置超過3萬個自行車停放區。

並且,結合軌道三期及四期建設,同步規劃建設地上、地面及地下自行車停放設施,共計749處,其中地下自行車立體停車庫13處。

自行車分擔率將提升

隨着大城市逐漸邁向“後汽車”時代,自行車在一些場景下成爲了效率更高的出行方式,並且,也是一種更爲綠色的方式。

近20年間,爲解決全球性氣候變暖、能源危機等問題, 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全球性政策相繼發佈,世界城市都在探索發展更爲低碳、可持續的交通方式。

從國際慣例來看,大都市的汽車化進程到一定階段後,會逐漸走向鼓勵慢行交通系統的階段。以紐約爲例,紐約曾經是機動車爲主的通行模式,但在道路改造以後,對行人和自行車的尊重充分體現在道路設計上。

2016年發佈的《紐約交通戰略規劃:安全、綠色、智慧、公平》提出,每年新增80公里自行車道,到2021年共新增320公里自行車道,使騎車人數增加一倍。

根據世界城市對小汽車交通控制經驗,小汽車分擔率控制在20%以下較爲合理,目前深圳市小汽車分擔率爲26.5%,明顯偏高。相比之下,儘管經歷了2016年以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等的推動,2018年,深圳自行車交通在全交通方式中的分擔率爲8.2%。

上述《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經預測,深圳市遠景自行車日均騎行量有望達到800-1200萬人次,自行車分擔率約爲10%-15%,軌道交通進出站總量中自行車的接駁比例約爲10%-13%。

(作者:王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