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佔黑水河神府,將唐僧八戒沉入河底,孫悟空爲何罕見饒鼉龍一命

西遊神話中的齊天大聖性格豪爽直率,卻一直愛憎分明、善惡有分,見到阻攔唐僧取經的壞人和妖魔鬼怪,一律不手下留情。

這從孫大聖在五行山下,被壓500年後,被唐僧救出後的幾段情節中可以看出。

孫悟空在觀音菩薩的指點下,追隨師父唐僧開始西天取經行程。走過五指山沒有多久,唐僧和孫悟空來到一處山野間,遭遇了6個攔路搶劫的山中大漢。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命財。”

唐僧和孫悟空是出家人,一則不愛財,二則不帶財,三則悟空有神通武藝,不懼怕這些凡夫俗子。於是面對6個毛賊的圍攻,孫悟空一個個將他們打死。

本來是正當防衛,可唐僧埋怨他不分青紅皁白,將人打死,沒有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如此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實在可惡、實在可惡。

面對唐僧絮絮叨叨的數落,孫悟空一氣之下,說了聲:“老孫去也!”就準備結束這段師徒關係。好在悟空返回花果山的途中,經過東海龍宮時,東海龍王的一番勸說,孫悟空幡然醒悟,又回到了唐僧身邊。

唐僧師徒進入白虎嶺,就被屍魔白骨精盯上。白骨精爲了喫上一口唐僧肉,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險,三戲唐僧師徒。

孫悟空爲了除掉白骨精這個隱患,在唐僧和八戒的幾次誤解下,在唐僧足足唸了20餘遍緊箍咒的情況下,依然除掉了白骨精,以絕後患!

再往西行,唐僧又接連在陳家莊遭遇到觀音菩薩的金魚精作怪,在烏雞國遇到文殊菩薩的青毛獅子下凡作亂,在西梁女國遇到蠍子精作亂,在比丘國遇到南極仙翁的坐騎——仙鹿下凡作亂,在金斗洞遇到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阻攔,在陷空山遇到託塔李天王的“義女”——玉鼠精作亂……

孫悟空對待這些妖怪的態度是,不論妖怪的背景有多深,後臺是誰,但凡是在下界作亂,禍害百姓,阻攔師父西天取經的,一概都是要棒殺的。

但在四大名著《西遊記》原著中,“源易緣”注意到,當唐僧師徒來到西海黑水河時,遇到了涇河龍王的最小兒子——小鼉龍的胡作非爲、挾持唐僧和八戒後,卻主動饒恕了這個精怪一命!

爲何一向善惡分明,眼裏藏不得沙子的——孫大聖,要饒過小鼉龍呢?結合《西遊記》原著和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供大家交流探討。

一、霸佔河水神府,唐僧八戒被沉河底

《西遊記》原著第43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一章節中,孫悟空和沙僧都無法擒獲小鼉龍。

正在苦悶之際,從黑水河下灣裏走出一位老人,遠遠喊着“孫大聖”的名字,跪下向他訴苦伸冤。

原來,這位老人是衡陽黑水河河神。幾年前,他的河神府,在一次西洋大海的海潮中,來了一位鼉龍,欺負他年老身衰,奪了他的河神府,還傷了許多水族。

河神向上級部門告狀,奈何西海龍王是他的孃舅,不接他的狀子。本想啓奏玉帝,卻是神微職小,不能面見告御狀。

聽到眼前河神的訴說,孫大聖豁然明白,說道:這樣說來,四海龍王都該有罪。如今這個怪物,設計將我師父和師弟都沉入了河底,還要蒸熟了請他舅爺祝壽。我正要拿他,幸得你來報信。

說着,孫大聖便來到了西海龍宮,要找西海龍王問罪,讓他擒拿妖怪。

二、小鼉龍的不凡身世和靠山

通讀《西遊記》原著會發現,小鼉龍之所以敢目無法則,搶佔河神府,還想喫唐僧肉,是因爲他有着顯赫的身世。

除了他是涇河龍王的兒子,是四海龍王的親戚,西海龍王的親外甥外,他的8個兄長,分別在天庭、佛、道等部門擔任神職。

涇河龍王遇難後,西海龍王念在妹妹的情分上,特意關照小鼉龍,將他安排在了黑水河鍛鍊,日後提拔。

當孫悟空拿着物證請帖,來到西海龍宮向老龍王興師問罪時,西海龍王一則表現得誠惶誠恐,向孫大聖求饒;一則解釋了小鼉龍的家世與來龍去脈,並表示全力擒拿小鼉龍,博得了孫悟空對他的理解和寬恕。

三、西海龍王父子的求請

《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在談到他爲何要饒小鼉龍一命時,曾說明了3點理由:

第一、小鼉龍喪父後,有失管教。不遵西海龍王的教誨,又是初犯;

其次, 看在你我崑玉的份上。“崑玉”一詞,既指崑崙山的美玉,又指對別人兄弟的美稱,或是親切稱人兄弟的敬重之詞。通俗地理解,孫悟空是看在西海龍王老兄的份上;

第三、小鼉龍年幼無知,不知道天高地厚。然後,孫大聖讓西海龍王派出兵將,擒拿小鼉龍,救出師父和師弟。

當摩昂太子來到衡陽黑水河時,對小鼉龍的所作所爲進行聲斥時,小鼉龍依然不服,表示要執意喫唐僧肉,還與摩昂太子當場翻臉,打得激烈。

最後的結果,小鼉龍被摩昂太子用鐵索穿了琵琶骨,捉拿到了岸上,請孫大聖定奪。

“大聖,小鼉不知大聖大名,被表兄拿住。今見大聖,幸蒙不殺之恩,感謝不盡。望大聖解了我的鐵索,放了我手,等我到河中送他出來。”

面對小鼉龍的求情,摩昂太子卻提醒孫悟空:這廝是個逆怪,若放了他,恐生惡念。

唐僧和八戒被救出後,拿起鐵耙就要築死小鼉龍,還是孫悟空攔了下來,勸說八戒:看在西海龍王父子的情面上,且饒他死罪罷了。

摩昂太子謝過之後,又嚴厲地說道:大聖雖然饒了他死罪,家父決不饒他活罪,定有發落處置,仍回覆大聖謝罪!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從這件事情上不難看出,經歷過大鬧天宮,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年之久的孫悟空,又在西天路上遭遇重重劫難後,也已經熟悉了人情社會,習慣了人情世故。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中國傳統文化》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