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國青年雜誌”

一夜之間,“凡爾賽文學”火遍全網,成爲年輕人“追捧”的潮流。

如果你尚未聽說過這個詞兒,可以一句話科普:

簡單來說,“凡爾賽文學”就是用欲揚先抑、明貶實褒的文案或配圖,凸顯自己的優越感,假裝在不經意間透露出自己(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優越生活。

說着最低調的話,炫着最高調的耀

火起來的“凡學”,如今引申爲在朋友圈中表現貴族感的一種文字形式,目的是漫不經心地裝逼,故作苦惱地炫耀,欲拒還迎地責怪。

這個詞來源於微博博主@小奶球,但最近頻上熱搜的@蒙淇淇77卻成功地把“凡學”發揚光大:

來一波她的微博言論,你品,你細品。

圖片源自微博

在她的微博裏,隨處可見的“秀”,秀別墅、炫富、秀恩愛……原本還只停留在調侃逗樂、玩梗編段子的“凡學”到了蒙淇淇這裏,則成了實打實地變着花樣炫耀優越感——我家多麼有錢、老公多麼寵我、婚姻多麼美滿、生活多麼愜意。

隨着蒙淇淇的帶動,“凡學”徹底破圈成爲大衆狂歡,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加入“凡學”中來,不遺餘力地模仿她。

圖片源自微博

在這場“凡學”的狂歡中,大家都在用最低調的話,炫着最高調的耀。

“病態”敏感的自尊心

我所在小區有一個大牌護膚品團購羣,年輕女孩居多,有一個叫小美的女孩也喜歡用這種方式炫耀自己。

每次拼單時,她總是最積極的那一個:“我本來不想買的,但男朋友又給我轉了2萬,說讓我買一套海藍之謎,他真是太不會省錢了,煩死了,改天一定要說說他。”

她經常說男友總是給她買一堆她不需要的東西,價值至少能抵她2個月的工資——但也從沒見她拒絕過。

剛開始還有幾個人跟着起鬨,羨慕她找了一個好男友。但次數多了,大家也就明白了她話裏話外的意思,都不再搭腔。

在大衆固有的認知中,炫耀行爲本身就是滿足虛榮心的某種手段,其實質是通過吸引公衆注意,以滿足自我,成就慾望。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提到,人對自身價值判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時常需要在他人的肯定中來獲取自我認同。

但赤裸裸的炫耀總是太露骨,容易引起他人反感,而“凡學”正承載了這種虛榮心及表達欲的需求。

“凡學”爲這種炫耀披上了一層“低調”之色,看似不經意間流露的優越感在先抑後揚、拐彎抹角的話語中逐漸變得“合理化”,既滿足了自己虛榮心的釋放,也達到了隱形炫耀優越感的目的。

這或許就是人們雖然不喜歡“凡學”,也不認同它背後的價值觀,但卻十分願意親身參與它、模仿它的原因。

甚至,有些年輕人當下根本不具備相應條件,卻依然耗盡所有,營造一種所謂的“貴族感”,就像前段時間上熱搜的“拼裝名媛”和“精緻窮”。

本質上,“拼裝名媛”和“精緻窮”都是在虛榮魅影下,懷着渴望被注意、被羨慕的心理,捏造自己的人設和人生軌跡。

正如叔本華所說:

別人的看法是我們那容易受傷的自尊心——因爲它有着病態般的敏感——和所有虛榮、自負、炫耀、排場的基礎。

這個時候的炫耀,只不過是更加暴露了一個人內心的虛榮和不足的底氣,以及一種無聊的生活狀態。

優越感?不安全感?

精通“凡學”的人,大多擁有某種優於常人的長處或者境遇,纔會有意無意地在言行中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聽表妹說起過她們宿舍的一個漂亮女生。

她交往了一個富二代男友,男友是她的理想型,帥氣、多金,可自從談了戀愛,她與室友們的關係卻漸漸疏遠了。

她每天不是炫耀今天男友給自己買了什麼,就是眉飛色舞地說男友帶自己去喫了多浪漫的西餐,飛去哪裏玩。

“他說要在學校附近買個公寓送給我,這樣就可以天天見到我,真是……他怎麼這麼粘人,真是討人嫌。”在被好事者證實這句話是她的虛構時,舍友們對她的吹噓和炫耀徹底沒了興趣。

她的優越感,看上去更像是一場自我催眠。

就像蔡康永在《奇葩說》裏所說:“想炫耀的心並非來自優越感,而是不安全感。”

女孩無時無刻地炫耀和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一定程度上說明她對這段感情並沒有多少安全感,才需要一次次提醒自己緊緊抓住目前所擁有的。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曾提到,與自卑感相伴而生的是對優越感的追求,它是對自卑感所造成的緊張的心理補償。

沒有人能長期地忍受自卑之感,他一定會採取行動,通過塑造一種心理上的優越地位,來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

“凡學”裏優越感的核心無非是兩個方面:物質和愛情。

所以蒙淇淇有關炫富和秀恩愛的微博,大衆趨之若鶩,無非是這兩方面優越感的牽引,在這個真實得有點殘酷的世界裏,他們得以幻想自己某一天也能獲得這種境遇。

但這些優越感的本質若只來源於錢和愛,終究只是一種物化的優越感,不是真正的強大。

很喜歡主持人孟非的一句話:“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

“我一定要比你好”才能證明我好嗎?

雖然“凡學”的主旨是突出炫耀的“高級感”,但再多物化優越感的堆積,也比不過內心的豐盛和富足。

“凡學”的致命之處,就是會造成年輕人的錯覺:只要我擁有了金錢和愛情,我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它將個人的自信與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評判之上,以世俗的眼光來定義成功。

自信和優越感有什麼區別?

陳銘在《少年說》有一段話解釋得非常好:

自信,是我覺得我很好;優越感,是我覺得我比你好。

一個自信的人,得了一等獎抑或二等獎,其實沒有影響到他對自己價值的判斷和認可。

但是,如果只追求優越感,“我一定要比你好”才能證明我好,那可能就脫離了你做事的初衷。

喜歡作家亦舒的一段話:

“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他不告訴別人讀過什麼書,開過什麼車,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爲他沒有自卑感。”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從外界獲得安全感,也無須依賴於他人的認可、欣賞和肯定,他只會腳踏實地,對物質生活量力而行,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不斷完善內在修養。

這樣,他的人生即使處於低點,也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將日子過成詩。

團團發佈

編輯:梁靜敏

核校:郭小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