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後期的蜀國,文臣武將庸庸碌碌,最終無力抵擋曹魏的進攻。但是這種說法是片面的,蜀國其實是輸在人力不足,而不是人才,衆所周知,蜀國人口最少,這一方面導致兵員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得勞力匱乏,這就使得蜀漢的國力的軍力虛弱,而這麼弱小的蜀國能夠支撐長達40多年,正是依靠着源源不斷地人才。

蜀漢的人才選拔其實有兩條路,第一就是從優秀臣僚中選拔優秀子弟進行培養,這樣既籠絡了人心,又節約了發現人才的成本,諸葛瞻、馬謖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第二種途徑就是向曹魏、孫吳同業挖角,這也就是如今創業公司的常用套路,連培養成本都省下了,劉備當年就從曹魏挖來過一位人才,不過前期蜀漢人才濟濟,所以他沒有多少表現機會,此人就是王平。

王平早年在曹營也不出名,只是個小小的校尉,但常年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也積累了相當的戰鬥經驗,後來他隨軍與劉備爭奪漢中時戰敗被俘,索性就投降了劉備,本想就此出頭,但在劉備這裏還是不受重用,直到他遇到了自己的知己諸葛亮。

諸葛亮執掌朝政後一直按兵不動,一則是爲了恢復被劉備敗光的元氣,二來也是靜觀天下時變,當時魏國在曹丕治下依舊強大,是難以圖謀的。但是公元227年曹丕死亡,繼任者曹睿似乎沒有什麼魄力,西北防務空虛,諸葛亮正是瞅準了機會,想要打一個出其不意,以弱攻強,一舉拿下關中和西涼,由於魏國承平日久,魏軍的戰力也不如當年,蜀軍很輕鬆就佔領了隴右三郡。

曹睿聽說後很是震恐,但他並沒有慌張,而是緊急進駐到長安,並向涼州派出援軍,領軍的是老將張郃。當時進援涼州最快的路就是走隴道,諸葛亮也明白這一點,其實他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派出一位將領把手要道,不必取勝,只求拖住援軍即可,他認爲這項任務並不難,卻很重要,所以他派出了得以弟子馬謖,想讓他刷經驗,爲了保險起見還派出了王平作爲副手。令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他玩脫了,馬謖急功近利想要一戰成名,結果犯了兵家大忌而慘敗。

王平明白丞相的部署意圖,所以在一直勸諫馬謖只可守不可戰,可是他只是一個副將,並沒能阻止主將的行爲,不過他約束了自己部下的2000人,在馬謖兵敗時依舊隊伍嚴整的撤出戰場,讓張郃以爲有伏兵而不敢追擊,所以事後不但沒被責罰反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讓其統領精銳的無當飛軍。此後他又在231年的北伐中擊敗了張郃、在魏延叛亂時喝止住了其所部兵馬,爲蜀漢保存了勢力。孔明去世後,王平開始都督漢中軍務,打響了自己封神的一戰。

公元244年,曹爽爲了鞏固手中的大權,決定用伐蜀來爲自己增加軍功,在政治上進一步排擠司馬懿,次役他志在必得,所以一共派出了20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兵臨漢中。當時王平手下只有3萬兵馬,手下人建議收縮防守,撤回漢、樂兩座主要城池中堅守,但王平認爲不可,應該分兵把守關隘,依靠險峻的地勢禦敵與關外。由於曹軍無法攻克關隘,補給日漸不足,雙方僵持幾個月之後當地進入雨季,接連的大雨剿滅的曹軍鬥志,終於全軍潰退。王平以三萬人擊潰20萬魏軍,成爲了蜀漢的戰神,但因他性格低調,卻並不爲後人所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