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茅坪正是一片燦爛秋色,卻依然如盛夏一樣絢麗。李龍章帶着一幫人卻無心欣賞美景,這是一年中最後能把木頭送出山的季節,因爲接下來就進入山窮水瘦的時候,在沒有水力相助的時候,再多的木頭砍好了也只能在山坳裏貓着過冬。李龍章忙碌地在水口上指揮着放木頭,他看着那一根根木頭如同脫繮的野馬奔向外面的世界,就像在天宮打開了天馬監大門的齊天大聖。

“瓜娃,別靠水邊太近,小心給帶下去”李龍章輕吼一聲,能聽出來更多的意思是擔心。瓜娃,據說是關中逃難過來的,和她母親一起。關中鬧起了回亂,當地回民迅速組織了十八個大營30萬大軍,開始對關中地區漢人進行無差別屠殺,由於廣大農村地區組織薄弱,導致農村漢人基本被殺光,幾個月之間,渭水兩岸五百萬漢人被殺,光漢人縣長就死了二十幾個,只有身在縣城和逃到山中的人倖存下來。回民武裝甚至一度圍城西安一年多。

他們跟着逃難人羣往漢中來,走到豐峪口被攔截屠殺,當年只有十二歲的他眼看着父親被矛頭戳進胸膛,往外呼呼地冒血沫子。幸虧他鬧了肚子,母親陪着他到遠離人羣的地方解大手,藏進麥草垛裏才逃過一劫。他們沿路乞討,也想遇到好過一點的家庭求收留,但一路走來卻都只是勉強渡日。翻過秦嶺下來,驚魂不定的母子倆沒敢選擇大路兩邊的地方,而是向更深一點的山裏走去,李家灣的地形讓他們感覺到了一絲安全。

因那時兵荒馬亂,盜賊成災,搶糧毀青之事常發生。故而,各地農民成立了相應的組織——護青會。青苗會又叫護青會,是農民爲保護莊稼,自願結合的一種民間組織。過去,漢中各地區村村都有青苗會。會里有一定的公產(土地或資金,各會不一),每年春二月除唱大戲(也有資金少唱木偶戲的)三天,敬祭青苗土地和天爺,以求本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外,還要商討保護莊稼的章程,選定推舉會首和護青員(俗稱保障,三至四人)。會首二人,多爲地方上有威望的人兼職,無報酬(即義務工作)。會首和護青員是每年推選一次,亦可連任。護青員爲專職,其報酬是:一年兩季莊稼收後,每戶按田畝多少給些糧食(小麥或稻穀),護青員挑上籮筐挨家去收。護青員若有辦事不力或瀆職、勒索、敲詐、受賄之事,羣衆揭發屬實,即可撤換、並給以處罰(按規章)。

二月會期間,張榜公佈規章,讓全村家喻戶曉,婦儒皆知,人人遵守,共同管理。護青員每日在田、地之間巡視,直至夏、秋兩季莊稼全部收割完畢爲止。護管期間,如發現牲畜糟蹋莊稼或有人偷盜、破壞黃糧者,護青員有權將牲畜或偷盜、破壞者抓獲、處理。如糾紛較大或事態嚴重,就要交會首公義解決,如何處罰由會首而定。例如,豬、牛或其它牲畜糟蹋了人家的莊稼,要按其面積和損壞程度,令其牲畜的主家給予賠償。若是不知事的孩子踏折了莊稼,護青員不但要教育孩子,而且還要罰其家長。若是大的偷盜黃糧之事發生,護青員有責任偵破和抓獲偷盜者歸案。經會首們商定裁決,有罰勞役爲本村修橋鋪路的,有敲鑼遊鄉示衆的,也有罰戲(出錢請唱戲)的。 

青苗會戲臺兩側常貼這樣的對聯:

青帝茲司權章程嚴若春秋筆,

苗民雖向化宵小謹防宇宙鋒。

橫額:則民不偷。

凡因偷盜被罰爲公開演戲,在戲臺子前要懸掛些贓物,以資教育羣衆。原公鄉在清末的一次罰戲中,何省三先生按偷姜的實際情況擬了一幅戲聯:

偷姜四五擔只說全家福誰料乾坤報,

罰戲兩三天這是苦節傳休當富貴圖。

橫額:周郎不顧。

有時候被罰者唱不起大戲,就請小戲班(木偶)。有這樣一幅戲聯:

多未罰錢莫謂金作贖刑前轍仍蹈,

小亦是戲要知蒲鞭示辱下次戒來。

橫額:以古爲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