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麪”一詞,最早出現在一部古代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中。早在元朝大德年間,襄垣手工掛麪已一枝獨秀;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成爲獻給皇上的貢品,遂成爲“宮膳”。

在中國諸多品種的手工掛麪中,襄垣手工掛麪製作工序最爲複雜,耗時最長。它的生產週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需 24 小時,夏季需 12 小時。製作配方也隨節令變化而不同,除了添加精鹽之外,選用的皆爲當地純天然的奧陶紀水和無雜質的優質紅小麥麪粉。製作工序十分講究,要經壓、臥、盤、架、分、醒、拉、晾、潮、裁、裝等十多道工序。和麪時的手感、麪糰的溼度、融入的情感、精鹽添加的比例等因素,也會影響它的品質。

以品質上佳著稱的襄垣手工掛麪,細若髮絲,潔白光韌,柔軟適度,不含添加劑,並且耐存、耐煮、易消化、味道可口、食療養生,這是它尤爲顯著的特點。作爲一種綁把成型、攜帶方便、老幼皆宜、快捷速食的純手工麪食,它還被譽爲“方便麪的鼻祖”。

襄垣手工掛麪的烹飪也十分講究。襄垣掛麪湯就是世代沿襲的一種地方美味。它的烹飪,一般是先把手工掛麪煮熟,撈入冷水中泡去鹹味,隨後再入鍋中加熱,最後將加熱後的掛麪置於湯碗內,佐以海帶絲、油炸豆腐絲、炒肉絲、蘿蔔絲,加兩個荷包雞蛋,並澆入滾沸的清湯,撒上花椒粉、胡辣粉、薑末、蔥花,滴入香油、香醋,即成。襄垣掛麪湯,在民間還有一個雅緻的叫法——“銀絲吊金瓜”。

千百年來,由於襄垣手工掛麪含有“源遠流長”、“幸福綿長”、“長久美好”、“延年長壽”等寓意,一直是婚慶迎賓、生辰壽宴、喜慶節日、招待嘉賓、饋贈親朋的首選禮品和上等佳餚。

如今,襄垣手工掛麪仍保留着最純正的全手工、原生態、老傳統的記憶,其包含了這裏的氣候、水土、紅小麥與節令等,也包含了襄垣世代的生活理解、情感、藝術和習俗。

2009 年 6 月,《襄垣手工掛麪製作技藝》入選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來源:長治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