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湣公是宋丁公的兒子,由於宋國後來還有位宋湣公,這一位,歷史上就稱爲宋前湣公。此時的宋國漸趨穩定,商朝的遺風雖在,數年之間生活在宋國的殷商故人們,大多已經承認周天子的共主身份,只是宋國公室貴族們,依然殘存着復興殷商的執念。當然,執念是執念,現實是現實。

從微子啓、宋微仲、到宋公稽、宋丁公、宋湣公,那種對商王朝的傳承,在宋湣公的心中產生了反應,他爲自己的父親起了諡號爲“丁”,這個“丁”不是來自周王國的禮樂體系,不是作爲兒子對父親的品評,而是來自天干中的甲乙丙丁,宋丁公是宋國第四代君主,由此看來,宋湣公一方面已經認可了周天子。在另一方面,宋湣公依然對周天子心存疑慮,在選擇繼任者的問題上,宋湣公選擇是兄終弟及,而非嫡長子繼承製,這實際上已經違背了禮樂體系。

宋湣公在位期間,宋國似乎並不安穩,在其任上第九年,宋國發大水。宋湣公遇見了和他祖先一般的困境,只是當年他的祖先商契只是大禹的助理,而今他是治理洪水氾濫的最高責任人。《史記》載:“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商契治水,開啓商之起源。而宋湣公治水,只是應盡的君主職責而已。史書中的商契,除了善於治水,還懂得天文,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還築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觀星臺閼伯臺,在當時之時代看,可說是雄才偉略。

宋湣公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弗父何,一個是鮒祀。宋湣公沒有把爵位傳給兩個兒子,卻禪讓給了自己的弟弟,即宋煬公。古代諡法,去禮遠衆稱“煬”。宋湣公的矛盾即在於此,潛藏在他內心深處的,對禪讓賢人的高風亮節,還是非常推崇的。可是,他無法控制的是,整個王國的教育體系,已在全面推廣周王室的禮樂制度,包括嫡長子繼承製。兩個兒子所受到的教育中,即不會缺少禮樂制度。

鮒祀對父親不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的做法顯然非常不滿,不久之後即發動政變,將宋煬公殺死,並篡位自立。鮒祀是周王國王位傳承體制的堅實擁護者,自然得到周王室的支持。況且,對於周王室而言,作爲殷商後人的宋國子弟,打得越歡,周王室們就越放心,如此一來,宋國的殷商情節,只會一天比一天弱,宋國將不再是周王國的困擾。

鮒祀自立前,曾經想讓長兄,即是宋湣公的嫡長子弗父何繼位,但似乎這個弗父何也懂得高風亮節,不願繼任宋國大統,鮒祀便此自立。鮒祀的決定,尊崇禮樂,卻未尊崇祖宗,就連其父親的決定也沒有尊重。對權力的渴望,或許很早就萌芽在其心中,而鮒祀本人,也並非是個善茬。諡法雲:使民悲傷曰湣。宋湣公使民悲傷,評價不算太好。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鮒祀的諡號也不太好,是爲宋厲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