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之前,古代的中原大地还处于战乱之中,这时候的古代处于战国时期。历史上的大乱世之一,假如没有秦始皇的大一统,那么可能时至今日华夏大地仍然是四分五裂的。对于后人来说,秦朝大一统是不可小看的。古代的中华大地有很多称呼,除了历朝历代的国号之外,还有“华夏”、“中华”等等,这些都是古代中国的称呼之一。历朝历代的更替不断出现,国号也在不断的变更,可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从来没有变化的名字。秦始皇曾经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到现在已2千多年,人们还在用!

其实,在先秦时期便有“中华”两字了。三皇五帝那会,中是指中原河洛地区,即所谓的黄河和洛水。因为其处于大陆的中心腹地,故而被称之为“中”。而华则指的是华胥,这是一个居住在华山之西,今西安蓝田华胥镇的女首领。在《列子·黄帝》里曾记载,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也是炎帝和皇帝的直系远祖,相当于中华血脉都是从她这里一脉相承,因此其也被誉为“人祖”。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而这个中华二字,其实就是源于秦始皇。秦始皇在当年完成统一大业后,车同轨,书同文,自觉功盖三皇五帝,就自命为皇帝,对于他统治下的秦国,则是成为中华。在古代时候,华夏子民往往都是建都于黄河南北之地,因其在四方之中,以此被称为中国,也称中原。区分于南北的少数民族,中原的民族称为华夏族。

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霸气的人,毕竟他从小到大,遇到过很多常人眼中完全不可做到的事情,但他都是一路平推过去,从来没有任何的难事可以难住他,算是非常典型的“龙傲天”式样人物,所以他性格中的这种霸气也就很可以理解了,他做任何事情首先追求的就是霸气,在取名方面也是如此。

中华在当时依然只是中原一带地区,也正是如此在我国的区域划分中,也就有了以华字开头的,华中,华南等地区的称谓,所以在当时中华地区还是存在很高的局域性。历史进展到汉朝和两晋时期,中华才被广泛的用作国家名称,当时两个朝代都是不断的和南蛮北夷抗争,确定自己中原霸主的身份,知乎逐渐收复当时的塞外异族,疆土面积不断的扩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