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 身長九髯長二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關羽是東漢末年三國割據混戰時期的名將,他有勇有謀、驍勇善戰,英勇事蹟流傳至今。關羽至今都受中國民間,特別是潮汕一代人供奉,後世尊稱其爲“關公”。除了因將帥之才名垂青史以外,關羽留給世人的印象是身形高大的美男子。《三國演義》裏面是這樣描述關羽的,說他身長九尺,光是鬍鬚就長兩尺。古代形容一個男子身形高大時,會說堂堂七尺男兒。而且關羽還長着臥蠶眉,丹鳳眼,是古人心裏妥妥的美男子。

七尺的身高對於古人來說都已經夠高了,那麼關羽身長九尺,放到今天是多高呢?從洛陽出土的漢尺,我們可以得到答案。三國演義裏描述的關羽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有一代名將的風采。所以不少人除了對關羽真實的樣貌感到好奇以外,也對他的九尺身高有很多猜測。現代測量長度的單位是米,而中國古代以尺爲長度的計量單位。在洛陽發現的古墓中,出土了一把東漢時期的尺子。而關羽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漢,用同時代的標尺來估算關羽的身高是多少米,還是比較科學的。

經測量,這把東漢標尺的一尺相當於現代的33釐米,也就是說身高九尺的關羽按照現代的計量單位,高度接近3米,這絕不是正常人的身高。古人由於營養不良辛勤勞作的原因,平均身高本就不高。按照這樣的標準,古人口中的七尺男兒,都有2米3左右,這顯然不可能。專家研究表明,古代以標尺爲計量單位,但標尺畢竟不是出自從一個工匠之手,古代又沒有保存數據的方法,所以做出來的標尺難免存在誤差。且關羽這個人物在史書和名著裏面,本身就有被神化的意味,人們在描述他這個人物時難免會誇張。

所以史學家們查證不少資料後,認爲關羽真實的身高按照現代的計量標準大概在2米1左右。關羽確實比普通人高很多,所有見過他的人都會驚歎與他的高大威猛。關羽常用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高大的他拿着戰刀過關斬將時的氣勢,我們似乎能夠通過史書、跨越歷史的長河感知一二。畢竟與關羽同時代的名將,身高大都只有1米6、7,古人的平均身高大約在1米4左右,也難怪關羽能夠在戰場上傲視羣雄。

身高2米1的關羽放到現代,要麼成爲一名優秀的軍人保家衛國,要麼會成爲籃球運動員爲國爭光。關羽的祖籍在河北,他自小就英勇仗義,一次爲了幫助鄉親與鄉里的惡霸大打出手,不慎將對方殺死,犯了朝廷律法,因此被當時的漢朝通緝。在鄉里鄉親的幫助下關羽逃了出來,從此開始漂泊之路,並且在路上結識了張飛和劉備二人。三人一拍即合,結拜成兄弟,準備聯手幹一番大事業。關羽算得上是劉備的貴人,沒有關羽、張飛、諸葛亮的輔佐,劉備怎麼能與一方梟雄曹操對抗?

人無完人,可惜的是,英勇無比、仗義無畏的名將關羽,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點。他雖然有謀略,但他也存在着自大、易怒和易衝動的缺點。在戰場上,關羽總是固執己見,妄圖用一腔蠻力來獲取戰爭的勝利,或許是因爲他長得高大,習慣了直接用力量來壓制對方。可是領兵打仗應該考慮士兵的實力,即便他以一敵百的能力,即便他能輕鬆在戰場上護自己周全,他也不一定能打贏戰爭。

關羽性格中的這些缺點,也爲他後面悲慘的命運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關羽原本有機會與孫權聯手對付曹操,但因爲關羽不僅持傲慢、不屑的態度,且還出言不遜,辱罵了孫權派去的使者,已致孫權對其十分惱恨。最後關羽敗走麥城時,被孫權的手下大將呂蒙派人斬殺,孫權還命人將關羽的首級割下來,獻給了曹操。可見孫權對關羽的記恨之深,最後都不肯給他這個一代名將留全屍。若關羽先前能夠向孫權示好,或許不會有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的結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