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在唐代時就已是著名瓷場,專燒白釉、黃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壺、瓶類;黃釉器有碗、注壺等)。但唐代定窯瓷器還較爲粗糙簡單,但在五代中後期定窯出現了一次本質的飛躍。所燒瓷器不在施化妝土,胎釉呈現精和薄的特點。到宋代發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燒製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地褐花等品種。以精細白瓷著稱,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爲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爲粉定,亦稱白定。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爲紫定;黑色如漆的爲黑定,紅色者爲紅定,珍稀傳世極少。由於質量精良、風格淡雅,在北宋末年曾被選爲宮廷用瓷。

定窯系,北宋及至金代時期北方著名窯口之一,其以燒製白瓷而馳名。定窯系瓷器以白釉爲多,亦有少量的黑釉、醬釉、褐釉、綠釉等多種釉色品種,皆十分珍貴,從收藏角度來說,及至今天其仍爲宋瓷珍品。

就定窯系白瓷而言,其胎土細膩,胎質較薄而有光澤,釉色純白而滋潤。器形較爲豐富,盤、碗、燈、爐、盒、瓶、枕等等,可謂多種多樣。在遺存的諸多器形中,有的相對多見,有的則十分罕見。

此藏品爲定窯系白釉大碗,撇口、斜腹、圈足,覆燒、口沿留有澀圈。其釉色純正,溫潤有加,亮而不賊。包漿則是凸顯滋潤老道。其身滿釉,足底部灑釉而可見白胎質地,細密而堅實。而且非常薄,顯示出定窯工匠們高超的拉坯技藝。釉色不是典型的定窯牙白色而是稍有點泛黃,有明顯的竹絲刷痕。垂釉(俗稱流淚)集中在碗的一邊。碗底足修胎不甚精細,留有指甲抓痕,這也是定窯覆燒器的一大特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