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有兩大恐懼:一是催婚,二是催生。

如今,父母們催生的方式更是層出不窮,旁敲側擊,定期的電話詢問,行李箱塞小孩衣服,暗示加明示,各種談話也總是繞不開生孩子這個話題。

同一個世界,同一對催生的父母,這也讓許多年輕人苦惱又無奈。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對夫妻於先生和吳女士,他們結婚多年一直沒要小孩。雙方的父母卻站在同一個陣營,各種催生,沒想到卻適得其反。

01

父母步步緊逼的催生手段讓夫妻倆很是無奈,父母催急了,原本沒打算丁克的夫妻爲了應對父母們的催生,竟然決定丁克。

雖然決定丁克,裏面有和父母賭氣的成分,但夫妻倆不要孩子的態度卻是堅定的。

於先生和吳女士打算丁克的事更加引發了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還引起了兩個家庭的爭吵。

於先生和吳女士在火車上一見鍾情,婚後兩人的感情非常好,之所以沒打算要孩子,是因爲兩人正處於打拼的爬坡期。

妻子吳女士在夜市擺攤,於先生則開了一家餐飲店,又是做晚上生意,每天關店都是夜裏三四點,睡覺都到五六點了,別說要孩子,連睡覺時間都不夠。

餐飲店才起步,還沒走上穩定期。於是,夫妻倆決定近幾年先不要孩子,想好好打拼事業。

餐飲店從開業走上穩定期,最起碼也要兩三年時間。年輕人忙於工作,的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考慮要個孩子。

雙方父母卻覺得,趁他們現在身體好,有了孫子孫女自己還能幫忙帶。

在父母的觀念裏,結婚生子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到了年紀就結婚,結完婚就必須要孩子,一切順理成章。

如果該結婚的年紀不結婚,婚後又不生孩子,那村上人就會在背後議論和非議。

於是,父母的催婚,催生成爲現代年輕人最頭疼的兩大問題。

與父母的想法不同,年輕人的想法是,先奮鬥打拼。

02

於先生和吳女士夫妻倆擰成一股繩,堅決不要孩子。雙方父母也自動站在同一個陣營,輪番催生。

雙方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想法,聽起來都有道理。

面對父母的催生,夫妻倆又苦惱又無奈。面對年輕人的固執,父母們又心急又生氣。

於先生的媽媽還表示:兩人不生孩子,就是不聽話,不孝順。

於先生和吳女士很無奈。他們既要頂着工作生活的壓力,還要應對父母的各種催生。

其實,我覺得年輕人不要孩子並不能代表他們不孝順。

不要孩子,年輕人肯定也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前些天,山東23歲的女子因不能懷孕,被公婆丈夫虐待致死的事件令人唏噓。出嫁時女子有160多斤,最後被虐待致死時僅僅只剩下60斤,光是這組數字對比就令人毛骨悚然。

每每看到這些悲劇的發生就令人心痛,那是一條生命,不是一個冰冷的生育工具。

很多婚姻家庭,因爲女方不生孩子,或者不能生孩子遭受嘲諷,謾罵,最後走上離婚的地步。

催生要適度,催得急了可能毀掉的就是一段婚姻。

關於催生,實際上反應的是兩代人的焦慮。一是父輩們對於未來的焦慮,父母們深信養兒防老,因此認爲子女只有生了孩子將來纔有依靠;二是年輕人對於當下的焦慮,他們覺得當下打拼事業更重重要。

而催生的結果就是:年輕人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父母認爲年輕人太自私。

雙方各執一詞,各抒己見。

03

關於催生,解決的辦法就是各自都退讓一步。年輕人可以暫時不考慮要孩子,但要有一個規劃,讓父母心裏有個底。父母們也別急着各種催生,有時候越催反而會適得其反。

關於生孩子,並不是說生下來就完事,它也牽扯到一個責任的問題。

並不是生了孩子,就一定能成爲負責人的父母。

有的父母雖然生了孩子,卻沒有盡到養育的責任;有的父母生了孩子,卻不能好好地愛孩子。

關於孩子,父母,絕對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多的是一份責任。

對於剛結婚的小夫妻而言,他們自己都還是個孩子,這個時候其實並不適合要孩子。

對於事業剛起步的夫妻來說,還在奮鬥期,爬坡期,各種壓力,每天忙的焦頭爛額,這種時候也不適合要孩子。

對於本身不想要孩子的夫妻,在父母的催生下即便要了孩子,也難免心裏有怨氣,影響夫妻感情,很容易讓原本幸福的家庭變成一個戰場。

有句話說得好:“有的孩子來,是錦上添花,有的孩子來,是雪上加霜。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沒有選對時候。”

這個時代在無形中會給人貼上標籤,到了年紀沒結婚就是剩女,結了婚不生孩子就是不孝順。

話說回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如何活的話語權。

沒有財富,自己就是最好的財富;沒有靠山,自己就是最穩的靠山;沒有故事,自己就是最想寫的故事;沒有孩子,自己就是那個孩子王。

不管是結婚還是生孩子,我覺得水到渠成最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