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爲何還要放虎歸山?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合,分分合合,你爭我鬥,政權更替過程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國鼎立時期,將此歷史定律演繹得淋漓盡致。

三國曆史上,劉備和曹操是兩個不同性格、不同“三觀”的人。可命運使然,讓兩個人走到了一起共事。

曹操時爲一代奸雄,挾漢天子而令諸侯,欲建立自己的小地盤。而劉備卻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爲了光興漢室,一心抗操。

可在當時朝局複雜的形勢下,劉備的實力和勢力,大不如曹操,卻不得不與曹操共處一室,來到了許都。並與朝中大臣、國舅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昭信將軍吳子蘭,西涼太守馬騰等,結成同盟,準備密謀除掉曹操。

爲了不引起曹操的注意和懷疑,遭到曹操的迫害,劉備平時就呆在自家的後園中種種菜,澆澆水,裝作根本不關心國家大事。

韜光養晦

劉備突然的田園生活,讓關公和張飛兩兄弟非常不解,就有些生氣地問劉大哥:兄長爲何不再關心天下大事,反而有興趣做起了耕地種田的老百姓?

(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

劉備與董承等朝廷大臣密謀個“除曹行動”,需要時間和機會,更需要祕密進行,不敢泄露於他人。

於是,劉備只得說了一句:我這樣做,並非兩位弟弟所想的那樣!

劉備想做一件大事,但當時的許都,已屬曹操實權掌控,劉備的一舉一動,都在曹操的關注之下。劉備的韜光養晦之策,還是多多少少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不速之客

一天,劉備正在菜園子裏灑水澆菜,突然園中闖了進來十幾個不速之客。來的這些人中,有許褚、張遼等曹操的“鐵桿粉”。

許褚等人園子中,見到劉備就通知他:曹丞相有命,請劉使君過去一趟!啥事,他們也不知道。

頓時,曹操的內心緊張了起來,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此時關公和張飛兩位好兄弟,又都不在身邊。

無奈之下,劉備只得硬着頭皮來到府中,拜見曹操。

《三國演義》第21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一章節中談到,曹操一見到劉備,就哈哈大笑:劉賢弟大家做得好大事!

一聽這話,劉備嚇得面色如土,以爲他與董承合謀除曹一事的祕密泄露,驚得不敢大聲喘氣,更不敢隨意亂答。

青梅煮酒

曹操卻拉起劉備的手:賢弟在園子裏種菜也不容易呀!然後又給劉備講了一個故事。

今天,看到枝頭上的梅子青青,就想起了往日領兵打仗,征戰張繡時,路途中沒有水喝。口渴難耐之際,我心生一計,指着前方的一道林子說,前面有酸酸甜甜的青梅林,到時可以解渴。軍士們一聽,皆不覺口生唾液,不再幹渴。

聽了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又聽到曹操說曹操招他來的目地,是爲了賞梅煮酒,心神才稍稍穩定了些。

“源易緣”注意到,曹操一邊用青梅煮酒,對坐暢飲,一邊與曹操高談闊論,天下大事!

然後對劉備說:玄德見多識廣,必知當今天下英雄是誰?劉備謙虛地回答:我一介凡夫俗子,肉眼凡胎,又怎有機會見識天下英雄?實在是不知道呀!

曹操追問:沒有見過,聽過的也算,還是談談吧,我願聞其詳!

劉備想了想,一口氣談到了幾個人:一是淮南的袁術,理由:兵糧足備;二是河北的袁紹,理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巨多,今又虎踞冀州之地;三是荊州太守劉表,劉景升,理由:威鎮九州、才高八斗;四是東吳孫策,理由:爲人血氣方剛,堪爲江東領袖;五是益州牧劉璋,皇親國戚,官至振威將軍;六是:張繡、張魯、韓遂等人……

劉備談到他心中的幾個當世的英雄好漢,均被曹操一言駁回。曹操認爲袁術猶如冢中枯骨,早晚必擒他;袁紹色厲膽薄,好謀不斷,過於珍惜自己的名聲,見小利而忘大命;劉表有名無實;孫策憑藉父親威望成名,不足以談;劉璋雖是宗室之後,卻如看守門戶之狗;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皆是碌碌無爲之人……

英雄是誰?

那麼曹操心中的英雄標準是什麼,他認爲英雄又是誰呢?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劉備聞聽曹操所言,再次緊張起來。“一山難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如今曹操將他劉備相提並論,這實在是危險的信號。

大驚之下,劉備手中盛酒的匙子,掉落在地。曹操見到這一幕大樂,不忘取笑下劉備:大丈夫也畏懼打雷?

《三國》等影視作品中,談到劉備雖然被曹操識破是當今天下的英雄,未來的大才,但看到劉備被打雷嚇得不輕,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實事上,“源易緣”在《三國演義》原著留意到,曹操之所以沒有殺掉劉備,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因素存在:

第一、劉備的巧妙回答。

聽到曹操的取笑,劉備是這樣回答的:巧借《論語》中的一句名言: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什麼意思呢?劉備借用聖人孔子遇風雷,必改臉色,表示對上天的敬畏的典故。

不露聲色,巧妙掩飾了自己的慌張,卻又不失大丈夫的風範。

其次、趕來營救他的兩個兄弟。

正在煮酒論英雄時,大雨剛停,後園中就闖進來兩個大人物:關公和張飛。

曹操左右的手下,都沒攔住二人營救大哥的決心。

原來,關公和張飛聽說劉大哥被曹操請去,恐怕凶多吉少,就前來相救。後又按劍而立在劉備身後,聲稱要來舞劍,以助酒興。

曹操則笑稱:這裏既不是鴻門宴,安用項莊、項伯舞劍?然後命手下取來酒具,招待關張二人。

第三、劉備的隨機應變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劉備借菜園種菜,使得曹操認爲他胸無大志;又借受雷驚嚇,執匙落地來掩飾,躲過曹操的青梅煮酒“鴻門宴”。

當他聽說公孫瓚被袁紹攻後,走投無路後,自縊身亡;袁紹的弟弟在淮南驕奢過度,不惜軍民,又鼓動袁紹稱帝的消息後,主動找到曹操,要“請兵抗袁”。

果然,生性多疑的曹操,令劉備掛將軍印,統領5萬兵馬。藉機脫身後,劉備長嘆一聲:我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羈絆也!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中國通史》、《論語》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