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週末票房僅2400萬,豆瓣評分跌破4.8分,儘管有天王劉德華坐鎮,但依然沒能挽救《熱血合唱團》的頹勢……實際上自今年國慶檔之後,市場上就一直處於強片稀缺的狀態,一方面引進片上映延後,無法扛起票房重任,另一方面國產新片集體瞄準賀歲檔,導致電影市場出現較長空窗期。而對於《熱血合唱團》來講,儘管被寄予一定期望,但由於影片拍竣已有3年之久,期間經歷中斷製作、後期延遲等諸多變數,給成片質量造成了一定影響,最終淪爲“囤積片”(也稱作“積壓電影”),事實證明當這類“囤積片”得以重見天日時,往往也都無法達到預期成績。

拍竣三年命運多舛,《熱血合唱團》從潛力股淪爲“囤積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劉德華都是“票房號召力”的代名詞,尤其是自合拍片興起港星集體北上後,憑藉多年來累積的人氣讓其在華語影視圈內風生水起,躋身爲影視界少數具備IP效應的演員之一,而劉德華的票房號召力也在近兩年達到頂峯,2017年國慶檔由其主演的《追龍》收穫5.8億票房,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掃毒2》更一舉斬獲13.1億的票房,躋身國產片年度票房前10。

在作品和人氣的加持下,劉德華已持續多年產出票房爆款,對於觀衆而言自然對其新作報以期待,而就在今年受疫情影響亟需強片救場的時候,不久前上映的《熱血合唱團》不僅沒能複製劉德華此前作品的成績,反而面臨票房口碑雙雙失利的結果。《熱血合唱團》的失利自然與影片質量相掛鉤,但追根溯源還與影片被迫囤積多年的遭遇有關。

時鐘撥回到4年前,在2016年年底,遠在《追龍》《掃毒2》等影片拍攝之前,劉德華主演的新片《熱血合唱團》便率先開啓先期籌備工作,並官宣導演演員陣容。影片導演關信輝此前曾憑藉口碑電影《可愛的你》俘獲內地觀衆的認可,因此這部新片自然也第一時間吸引到外界的注目。在201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期間,拍攝3個月的《熱血合唱團》宣佈殺青並同時曝光了先導海報,預示着影片不久便將與觀衆正式見面。

《熱血合唱團》的第一個變故發生在2017年初,此時在泰國拍攝廣告的劉德華不幸墜馬受傷,儘管此前劉德華在《熱血合唱團》中的大部分戲份均已拍攝完成,但作爲影片主演兼製片,墜馬事件難免對後續拍攝和後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此後,本定於2017年上映的《熱血合唱團》製作進程一度陷於停滯。

墜馬事件後,《熱血合唱團》製作所面臨的第二個挑戰來自於劉德華後續的檔期安排。由於《熱血合唱團》由劉德華本人投資監製,片中絕大部分演員也都由素人、學生組成,所面臨的票房壓力相對較小,而身體恢復後的劉德華面臨着《追龍》《拆彈專家》等商業片的拍攝和後期工作,這類合拍片投資體量更大,還要面對短期內必須回收成本的壓力,因此兩相權衡下《熱血合唱團》的製作自然再度被拖後。

2018年3月,在劉德華完成其他影片的拍攝任務後,殺青整整1年的《熱血合唱團》才陸續開始了後期製作。在劉德華看來,之所以堅持要參與本片後期,既是他身爲監製的職責本分,更是爲了讓這部音樂片呈現出最好的音樂效果——劉德華參與了本片大部分配樂、插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期間因爲劉德華的檔期安排,導致《熱血合唱團》後期工作直到2019年3月才正式完成,此時距離影片殺青已過去整整2年。

《熱血合唱團》上映面臨的第三個難關來自於博納的檔期佈局,由於香港電影一直都屬於博納發行佈局中的重中之重,而劉德華的坐鎮更讓博納給予了本片一定的期望,爲了避免“自己打自己”的情況,本定於2019年上映的《熱血合唱團》不得不給博納旗下的《追龍2》《烈火英雄》《中國機長》《葉問4》等影片檔期讓路,此時《熱血合唱團》的檔期已被推到了2020年。而經歷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後,此時“無路可退”的《熱血合唱團》才終於定檔,選擇於傳統冷門檔期11月上映。

常規情況下,一部影片從開拍到上映不會超過1年半時間,即使是對於一些投資達到數億美元的好萊塢大製作,這一週期也會嚴格控制在2年內,一方面這既是爲了在瞬息萬變的電影市場中保證影片內容時效性的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與製片方短期內資金迴流的意願息息相關。然而在經歷主演墜馬事件、製作延後、檔期調整以及疫情等一系列影響後,《熱血合唱團》從開拍到上映經歷了近4年時間,而除了上述一系列客觀因素外,影片之所以未達預期水準,還與多次中斷製作造成的質量隱患以及故事內容與市場趨勢脫節有關。從最初殺青後觀衆的翹首以盼,到如今囤積多年上映後的滿盤皆輸,《熱血合唱團》上映後受到的冷遇實際上也是大部分“囤積片”所面臨的的命運。

今年疫情的發生讓包括中國、日韓、好萊塢等在內的全球影市受到重創,國內春節檔影片集體撤檔,好萊塢大片接連延期,大量電影的囤積難免讓後續市場迴歸常態後的新片面臨“撞車”風險,尤其是對於一些投資體量較大、成本較高的影片來講,後續甚至將面臨無法回本的巨大隱患。

可以說,疫情讓“囤積片”的概念再次受到業界廣泛關注,然而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其所造成的影片大量囤積情況與通常業界所定義的“囤積片”並不相同。在此之前,市場上曾有過不少因爲影片自身原因而多次延期的情況,當這些“囤積片”最終走向市場,無一例外都面臨着和《熱血合唱團》一樣撲街的命運。

去年5月,由劉昊然主演的電影《雙生》上映,影片早於2016年就殺青並計劃同年上映,後因主創在創作上產生分歧,導演意願與最終剪輯版出入較大,最終不得不多次重剪,檔期也一再推遲,最終淪爲“囤積片”,上映後普遍被批評爲“影像風格過時”,最終僅在豆瓣上收穫了3.5分的差評。同年上映的另一部電影《下一任:前任》也面臨着同樣的境地,影片於2015年就已拍攝完成,但期間經歷換角、補拍、改名等風波最終積壓了4年才重見天日,上映後毫無例外地遭遇了口碑滑鐵盧。

“囤積片十有八九爲爛片”已成爲不少人的共識,即使坐擁頂級演員,最終也難逃慘淡收場的命運。2019年暑期檔上映的《保持沉默》邀來了周迅、吳鎮宇兩位實力派坐鎮,影片最早定檔2016年,後傳出影片投資方合同糾紛導致遲遲未能上映,積壓近4年後,最終影片只收獲了2150萬的票房便潦草收場,這一票房收入顯然與兩位主演的號召力並不相符。有了影片多次跳票的先例在前,市場已經形成了先入爲主的概念,在不少觀衆看來,之所以會出現積壓情況必然是影片質量不過關,進而導致了多數囤積片在上映後無人問津,受到市場冷遇。

除了國產影片外,好萊塢囤積片也面臨着同樣魔咒。在今年10月,由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喜劇片《祖孫大戰》在北美上映,影片最早於2016年開拍並首次定檔2017年4月,後因發行方多次易主導致影片上映時間不斷推遲,殺青後被積壓3年時間才重見天日。由於影片從開拍到上映經過了近4年時間,而片中飾演“祖父”的羅伯特·德尼羅音容外貌與觀衆對其現在的印象有較大出入,由此給觀衆造成在看老電影的錯覺,內容的滯後性也直接導致了影片口碑的撲街,在imdb和mtc上《祖父大戰》分別只收獲了5.5/10和34/100的差評。

除了資方糾紛外,也有影片單純是因爲製片公司雪藏而淪爲囤積片,比如由開心麻花出品的喜劇片《日不落酒店》,影片在2018年宣佈定檔大年初一後又臨時撤檔,遭片方雪藏近2年後纔再次定檔;此外也有影片因爲公司戰略調整而被迫淪爲積壓電影,比如在迪士尼影業宣佈收購二十世紀福斯後,後者旗下超級英雄電影《新變種人》便被一再積壓,影片於2017年殺青,但直到今年8月才正式上映。

一般情況下,造成影片積壓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數都集中在創作分歧、資方糾紛、檔期調整等問題上,長時間的積壓不僅造成影片影像內容、風格滯後,實際上也是片方對影片質量不自信的表現,而盲目調檔更加大了影片撲街的風險。對於《熱血合唱團》這類中小成本電影來講,積壓所帶來的成本損失或許有限,但對於一些投資體量較大的影片,往往難以承受長期積壓所帶來的風險,而對於受到疫情等不可抗力影響所造成的影片積壓,則需要製片方和市場通力協作,儘可能將影片損失降到最低。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主編 | 彭侃

編輯 | 楊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