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幕上,警匪片實在久違了。2020年唯一警匪片,炸了!

有多炸,先看票房:首日5479,第二天,票房破7909萬。兩日1.35億,漲勢如虹。

再看口碑,貓眼淘票票,評分雙雙8.8,夠硬。

看觀衆評語,收穫最多的評價是:敢!燃!痛快!大快人心!以及都提到了——一條神奇的打架也不會掉的浴巾?問得連導演都出來回應了?

敢,首先敢在題材。一拍,就是“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

有大規模的警匪槍戰,甚至還有槍斃犯人的鏡頭,這個電影,真的太敢了!

燃,首先燃在類型。經典港產警匪片的魂魄,內地90年代的故事,生猛粗礪的質感,快節奏的槍戰動作戲,錄像廳年代那股經典港片凌厲的生猛之氣撲面而來,90多分鐘,一句話,就是幹!

最痛快的,必須是打戲,更準確地說,一場浴室打戲。

現在社交網絡火起來的一個梗——爲了見證王千源繼暴揍劉德華郭富城之後的暴揍吳彥祖實錄,我也得去看看。網民評語:“浴池一戰,荷爾蒙炸裂!”

打到最後,最後的結局,大快人心,等待暴徒的只有一種命運。

至於觀衆那個共同的疑惑是:就想問王千源和吳彥祖的毛巾是焊死在腰上了嗎!一直對打都沒掉!吳彥祖說:有人讓我出裹浴巾教學。

這麼難得的警匪片,這場“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這條神奇的浴巾,不好好盤盤,那哪行?“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夠真

必須說,開篇第一場搶劫戲,已經震住了我。

直入主題,沒廢話,馬上就是一場觀感和劇情上的刺激,節奏感之強,是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的程度。

場面調度,讓人想起《蝙蝠俠:黑暗騎士》——掐表闖入金店,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的行動都在安排之中。

令人想起“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張君,每一次作案前,都會進行長時間精密踩點。作案地點周圍的地形地貌、人流車流,巡邏警察多久換一次班,最近派出所在哪,出警多長時間能趕到,他會掌握得一清二楚。

這次唯一的意外,是遇上了落單的王千源飾演的警察,正想報警,卻被搶匪劫持,在車上被五花大綁。

吳彥祖飾演的悍匪頭子“老鷹”明知道綁的是警察還挑釁,“講個笑話吧,好笑的話,留你一條命。”

笑話沒講,人先推下車。

這麼火爆的開場,不僅帶觀衆一分鐘入戲,更令人背脊發涼,一個開場,將悍匪匪首骨子中的自負、狂暴展露無遺。同時也把一場90年代的暴力犯罪現場丟到觀衆眼前。

這算開宗明義:《除暴》,敢拍“大尺度”。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90~1994年區間,影片的片尾有字幕註釋,“在1990年代的前幾年內地累計發生過一萬多起持械暴力案件。而今天的中國,經過警方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影片中,透過虛構的老鷹幫展現了國產警匪片中少見的連環搶劫重案和悍匪:友誼商店搶劫案、武江市運鈔車搶劫案、普城銀行中山南路殺人搶劫案、慶州礦工工資失竊案、常普廣場黃金櫃臺搶劫案。

案件樁樁升級,情節觸目驚心。

換言之,導演是以一警一匪的對決,拍出90年代背景下一整出人民警察與悍匪的較量。

片中所涉的情節,在90年代真實案件中都能找到影子。吳彥祖飾演的悍匪 “老鷹”,就被認爲和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張君十分相近。

張君在8年間,橫跨湘、鄂、渝等數省,犯下案件十餘起,殺傷近50人,人命在他眼中,如同草芥。

而這位暴徒的最終結局,則是在2001年伏法,爲他罪惡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而影片中吳彥祖飾演的“老鷹”被執行槍決的場景,既破尺度,更暗示了所有窮兇極惡悍匪的結局:這是一場必敗的頑抗。

整部電影,就是一場“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看我刑偵人員如何咬死不放,完成除暴使命。港式警匪類型+90年代內地除暴故事,夠硬

大尺度,好故事。怎麼拍,才真的夠意思?

不得不說,曾師從爾東昇、陳木勝等港片導演的劉浩良,就像用影片完成了一場對港片黃金時代,形意兼具的借形還魂。

警匪對決,喋血雙雄,節奏感十足的配樂,快刀斬亂麻的槍戰,流暢自然的鏡頭組接,紅紅火火的爆破場面.......

處處都是九十年代經典港產警匪片內味兒,隨着港片日漸式微,曾經火爆的警匪片越來越少,我們已經很少在大銀幕上看到這種雙方激烈火拼的場面了。

但故事,又是貨真價實的內地除暴故事。

怎麼結合?港片 “勁爽酷燃”的觀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提供給人們的極致視聽體驗。

《除暴》將這種港片基調一以貫之。不僅還原了那動作連場、沒有廢戲的美學傳統。更將港片中暢快淋漓的劇情模式全面調用:節奏快且緊湊,敘事沉穩,主線明晰且人物性格鮮明,矛盾衝突和懸念接連出現。

但劇本又結合了90年代原型人物和事件的藍本創作,因此本土化做得很好,接地氣又流暢,這一點相當難得。

所謂港片,就是要爽得停不下來——偵察與反偵察的拉鋸戰、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該炫的,是本分。

但經典港產動作片,動作不僅僅爲了調動觀衆的荷爾蒙,同時也在塑造人物,完成敘事。

就像硬幣的兩面,一面,把搶匪的招式路數,拍得一絲不苟。

吳彥祖飾演的張隼,外號是“老鷹”,電影裏有不少高空俯瞰的鏡頭。

因爲他每次作案前都會尋找周圍最高的建築物,就像鷹捕食獵物一樣反覆巡視,觀察警察的佈防,規劃搶劫和逃跑的路線。

所以當他搶劫友誼商店金飾櫃檯,整個過程不能超過7分鐘。全程掐表倒計時,被同夥問到,四個保險櫃怎麼開?老鷹說,給我一根繩子就夠了。

沒用到炸藥,而是藉助繩釦力學原理,打開了四個保險箱。

哪怕被圍堵,他們也敢在光天化日下跟警察街頭槍戰。影片有一段是劫匪爲了“不留活口”和警察正面火拼,劫匪們開車撞向護欄、持槍無差別掃射,殘忍至極。

任憑亡命之徒胡來?那是不可能的!硬幣的另一面,則是警察們一面猛烈回擊、英勇救人,一面從守變攻。

在搶匪逃跑過程中,警方精準計算,槍法準確,一槍命中,借從天而降的廣告牌將搶匪的車砸爛,那一刻,影廳內的厲害聲不絕於耳。

容我說一句:實在是太太太帥了。

槍擊、爆破、飛車、格鬥、救人——悍匪們白天在鬧市區持槍和警方對決,還不夠。

導演變着花樣來拍打戲,大招之後還藏着更大的招,觀衆完全不用擔心視覺疲勞。

這個大招,就是影片中段有一場賓館圍捕老鷹幫的長鏡頭,上一次華語警匪片這麼精彩的長鏡頭還是杜琪峯導演的《大事件》。這一次,警匪雙方從賓館二樓搏鬥跳到大街上,每一步都是生死較量, 每一個場景的氛圍都營造的真實、生動。

動作場面只有燃嗎?

能讓我們看到動作背後肌理的,是鏡頭的細微。

這些場景背後,是港片黃金時代鍛造的黃金陣容:攝影師是跟林超賢和陳木勝的,動作指導是跟錢嘉樂的。要做到這些,還不難,但還有更難的。

影片監製韓三平對導演說了句,“這件事難的就是怎麼樣讓觀衆能相信”。

什麼意思,最怕的是,一誇張,就拍成了港產警匪片。怎麼讓港式警匪片黃金時代,在90年代的內地現實環境中落地?這才難。

對於時代氛圍的營造,主創沒有用一首傳統的流行歌曲,而是通過場景、道具等環境的營造讓觀衆有代入感。令人震撼的,是一點一滴質感的營造。

大到城市景觀,小到穿衣打扮,錄像廳、BP機、吉祥物盼盼等等,這些極富年代感的元素在影片中無處不在,吳彥祖買槍械的地方,還要用“買掛曆”來打掩護,還想要點“歐美刺激的”,絕對會讓那個時代走過來的觀衆會心一笑。

同理,受到現實條件的限制,90年代初期警察辦案的粗糲感甚至簡陋感非常明顯。

真正經典的港產警匪片,有勇,更要有謀。

雖然是一部“從頭打到尾”的電影,但在動作戲的間隙中,影片也穿插進一個完整的類型化故事,聚焦了一場警匪之間的拉鋸與博弈。

不僅如此,影片中每一場對抗的強度與難度也是循序漸進的,從開場搶劫戲,到鬧市抓捕,再到最終決戰,整個過程幾乎沒有冷場和尿點。

而這個由易到難、越發危險的任務歷程,也暗含着角色關係的轉變以及角色性格的弧光。

而影片最核心的兩個角色,當然就是一警,王千源,一匪,吳彥祖。這場浴巾咬死不掉的打戲,夠看

影片中有一幕,迷影味十足,王千源和吳彥祖的角色進了錄像廳,一看銀幕上放着《喋血雙雄》,都忍不住坐下來看。

但,一個是看警察如何抓賊,一個是看賊如何逃脫。

兩個時空,一個場景,卻嗅到了劍拔弩張、火花四濺的氣息。

一部港片經典《喋血雙雄》,也折射出這場 “貓鼠遊戲”背後,劉浩良精心設計的雙雄對決。

經典港產警匪片,絕非只是“全程打打打”的爆米花爽片,極致的動作戲之外,必然擁有動人的情感內核與靈魂人物。

《除暴》裏的鐘誠和張隼,一個是“最懂罪犯的警察”,一個是“最懂警察的罪犯”。

導演說,寫完劇本我給游乃海看,他第一反應就是匪徒要很帥,“我想我認識的最帥的人就是吳彥祖了(笑)”。然後他就找了兩個既能演警察又能演賊的演員。

王千源和吳彥祖,全都符合。

這裏必須誇一誇兩位男主。

時隔16年再演悍匪的吳彥祖,剃眉、蓄鬚,頂着鯔魚頭,完全不計形象,年華易逝,曾經富二代“小壞蛋”,

已被歲月雕琢成了眼神更添城府與狠戾、殺人如麻的“悍匪”。別人打劫爲錢,而張隼如鷹捕獵一般,更享受犯罪本身的樂趣。

光天化日之下從商場搶到銀行,還不算什麼。還敢掐着表拎着贓款回來喫麪,算準警察會排查案發地周圍的麪店,還留下錢說要請警察喫麪。

最殘忍的一幕,是剛得知有了孩子的他,將手雷遞給街邊玩鬧的孩子當玩具。

冷血,毫無人性,一臉笑意,令人膽寒。

這個壞蛋,壞到骨子裏。

而王千源飾演的警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手,在那個刑偵技術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咬着阿祖不放。

都是警察,但王千源演得與過去不同,注意這句話臺詞——“他們不是餓了才找喫的,他們是喫了這一頓,就已經想好下一頓了。”

比起《大人物》中的火爆刑警孫大聖,本片的鐘誠,更善於冷靜分析悍匪,精雕細琢。

這兩個人物,註定必有一戰。

港片導演拍警匪片,講究拳拳到肉,影片裏的動作場面都是真打實幹,硬橋硬馬。

果然,影片最大的高潮,當屬王千源浴室大戰吳彥祖的一幕。

一場澡堂這樣溼滑密閉空間裏的困獸之鬥,鏡頭將兩人放在澡堂池子的兩端,兩人佔畫面比例一樣,勢均力敵。

然後,相互靠近,近身肉搏,這段動作戲的設計完全摒棄了打鬥的動作美感,而更加貼近於現實中的真實搏鬥,滿屏畫面上都是他倆結實的肌肉。

爲了練出90年代感的身材,王千源和吳彥祖兩人每天都在健身房相見,頓頓都喫雞胸肉,但同時,又不能練得特別壯,因爲90年代的人沒有那麼多健身技巧和營養品,必須練出的,是精壯。

由於浴巾和澡堂的限制,動作設計上既要來真的,又不能使用踢和摔的技巧,王千源和吳彥祖你一拳我一拳地打到臉上、腰上、肚子上,扛起井蓋互砸,發出的聲音很真實,力道猛得隔着大銀幕都覺得疼。

至於大家關注的焦點,導演也解釋了,“浴巾真的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容易掉,(拍攝時)他們打起來真的沒有掉。”

王千源說得更妙,“現場道具處理得很好”。

處理好了浴巾道具,“來真的”才最有效果,因爲“真打,痛也就真實一點。”

而影片的真,也正出自這種拳拳到肉,拍出的雄性荷爾蒙飆升,只有真了,觀衆才能相信這個故事,這場警與匪的對決,命與命的硬碰。“咬死不放”除暴安良,它夠格

老實港,作爲港片死粉,我愛死了影片裏那股港片黃金年代的酣暢淋漓。

但我更驚訝的是,港片風骨,竟然真的能完美嫁接於一個90年代除暴故事。這種嫁接,甚至都不僅是骨肉對接,而是靈魂共鳴。

影片中反覆出現一句對白——“咬死不放”。

在我看,“咬死不放”,有兩層含義。一是王千源咬死不放阿祖。

二是一代又一代人民警察的流血犧牲,無私奉獻,咬死不放一切罪惡。

影片中有個場景令我真實流淚了:有位警官把撿到的一分錢遞給鍾誠,還笑着說,一分錢也不讓老鷹他們拿走。

影片最後,在老鷹搶劫運鈔車時,他不幸被槍擊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拉開了裝滿錢箱的車尾箱,搶來的鈔票漫天飛舞,他用生命兌現誓言,成爲全片的高光時刻。

那不是靠極惡襯托出來的光環。

而是我們的人民警察在一次次選擇中,淬鍊出的決絕。

正如導演劉浩良所說:安全並不是理所當然,是許多人在背後默默努力的。

今天的歲月靜好,是因爲當年有那些用生命換生命的英雄。

而導演也藉此片完成突破,再次擴充了那個令幾代人着迷的港片世界。

在一個老港片迷眼中,港片在技巧上的魅力可以歸結出很多元素——突破的類型嘗試、場面凌厲爽快、明快節奏敘事、不落俗套的情懷再現......

但歸根結底,是港片骨子裏那股“豪情”。就說《喋血雙雄》,最浪漫的,是每個人尊嚴的不可逾越。

而這種情懷,被完美地注入影片,那些人民警察,成爲英雄前,他們也是普通人。但生死時刻,他們捨身赴死,去捍衛這個美好時代,纔是人民警察的豪情蓋天。

所以,什麼“第一悍匪”,註定都只能囂張一時,因爲,總有人對他們“咬死不放”。

也只有真正去電影院感受,纔會對現在的美好生活,再多一些理解。

這個社會一定是邪不壓正,因爲總有人除暴安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