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有興,秋月無邊”

“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

“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

“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勁的臂彎”

當80,90後的朋友聽到這幾句詩的時候,心中肯定是滿滿的懷念。懷念自己的青蔥歲月,懷念自己的年少輕狂。懷念那個帶給我們無數歡笑的小桂子。

沒錯,他就是金庸筆下《鹿鼎記》的主人翁——韋小寶。

韋小寶這個角色並不像金庸筆下其他的大俠,正義凜然、行俠仗義。他本是揚州的一個市井無賴,一場誤會之下,被江洋大盜茅十八帶入京城,又誤打誤撞在皇宮裏結識了少年康熙。兩人因爲摔跤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韋小寶還助康熙剷除了逆臣鰲拜。

韋小寶憑着自己插科打諢的本事,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從假太監做到御前侍衛總管、欽差大臣、撫遠大將軍。最後,官拜鹿鼎公,地位僅次於王爺。

韋小寶不僅在朝廷裏扶搖直上,而且在江湖上也是混得風生水起。他拜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爲師,還在天地會擔任香主。

就連遙遠的俄羅斯邊境也有他的光輝事蹟。雅克薩大捷,尼布楚簽約都有他的功勞。

韋小寶可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並不是靠他的油嘴滑舌、見風使舵,而是小寶的本性使然。他爲人善良、樂觀,對朋友仗義。小寶的骨子裏是非常堅韌的,無論有何困難,他都能想辦法解決,還能把這種堅韌、樂觀帶給身邊的人。

最後,他在朝廷、江湖兩難之下,放棄一切高官厚祿,拋掉所有江湖名利。帶着七個如花似玉的妻子歸隱了。

《鹿鼎記》被翻拍成了無數的版本,是三代人心目中的經典。本文開頭的幾句詩就是張衛健飾演的小寶經常唸叨的口頭禪。周星馳、梁朝偉、陳小春、黃曉明飾演的韋小寶也是各有千秋。

金庸筆下這麼家喻戶曉的一位人物,在歷史上到底真實的存在過嗎?

答案是否定的。韋小寶這個人物是金庸先生杜撰出來的。金庸先生寫小說的妙處就在於他把虛構的人物恰如其分地嵌入真實的歷史事件中,讓讀者在閱讀時更能沉浸於故事之中。康熙、鰲拜乃至陳近南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細究起來,韋小寶還是有其原型的。他就是佟佳·隆科多。

隆科多是滿洲鑲黃旗人。他非但不像韋小寶那樣出身低下,而且還是皇親國戚。或許在現實世界中,只有皇族的人才能親近帝王,成爲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吧。

像小說裏寫的一樣,隆科多與康熙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時常在一起練習摔跤。“打”下了堅實的友誼。

當時,鰲拜仗着自己是開國元老,又手握重兵。對小皇帝康熙那是驕橫跋扈,在康熙面前一點都不顧君臣之禮。漸漸地,鰲拜對康熙的皇位產生了威脅。康熙決定除掉鰲拜。他首先想到的幫手就是自己的至交好友隆科多。

經過一番謀劃、佈局。康熙便邀請鰲拜入宮,請他教授自己摔跤的技巧。正當鰲拜與一位摔跤手做演示時,康熙一聲令下,隆科多帶領衆多埋伏的摔跤手一擁而上。鰲拜不愧爲“滿清第一勇士”,他也是力大無窮。許多摔跤手爲了扣住他,都受傷不輕,隆科多更是不要命地絆倒鰲拜。經過一番打鬥,康熙成功擒住鰲拜。隨即宣旨:“鰲拜謀反,令監禁聽審”。

在擒拿鰲拜的這個歷史事件上,隆科多和韋小寶簡直就像是一個人。

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被授爲一等侍衛,鑾儀使,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康熙六十一年,這位帝王臨終時,任命隆科多爲顧命大臣,全力輔佐新皇雍正。康熙託孤於隆科多,給予他這麼高的信任,足見其在康熙心目中的重要性。這一點不輸給韋小寶。

隆科多還有一點和韋小寶很像,那就是他們都參加了與俄羅斯的邊境談判。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鑑於隆科多熟悉俄羅斯事物,派遣其先往阿爾泰山樑,再由空鄂羅東至楚苦拜星地勘察地形,並接待俄方來使。經過談判,最後兩國簽訂了《恰克圖條約》。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因爲恃寵而驕、結黨營私,觸了朕怒,被囚禁於暢春園附近。次年死於禁所。

隆科多的一生大起大落,這和韋小寶的人生也有一些相似。當韋小寶天地會香主的身份暴露後,他也是帶着家眷東躲西藏、疲於奔命。不過韋小寶最終放棄一切,歸隱山林,抱得美人歸,也不失爲一個完美的結局。

隆科多可就沒那麼幸運了,貪戀權勢,最終被囚禁至死。隆科多在臨死前或許會和韋小寶一樣,感慨到:“朝堂,江湖?新皇,舊主?只有做個平頭百姓,老婆、孩子、熱炕頭纔是最大的幸福。”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