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劉繼忠 ■見習記者 劉小玉/文 受訪者供圖

11月23日,小雪節氣,伴隨着低氣溫,一羣讀書愛好者從四面八方齊聚焦作市修武縣大南坡村方所鄉村文化書店,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分享會。

想要解答“什麼是鄉愁”是異常困難的。人們會說是兒時的味道、是童年的山水和鄉鄰。其實鄉愁只有離開了才能體味,心中最不能割捨的那份就是。

“大樹空間”創始人、作家、“歸鄉”運動發起人張嬌,散文隨筆作家、專欄作家和文化學者何頻攜新書與讀者分享他們的“鄉愁”。張嬌的鄉愁是鄉村裏的那份手藝,是堅守土地,辛勤勞作的手藝人。何頻的鄉愁是山間田野的一草一木,是中原地區獨具特色的季節喫食。他倆都用文字記錄下這些,寫成了書,一本是《行走的書店》,一本是《蒿香遍地》。

《行走的書店》,是一本成長之書,她記錄了張嬌在“非遺”路上的種種收穫。從創辦“大樹空間”鄭州書店,六年的時間,她帶領着衆多家庭足跡遍佈河南、探尋美景美食,重溫“非遺”之路,同時把民間的“非遺”物產帶給城裏人,由此把城市與鄉村緊密地連在一起。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爲一個紐帶,一位“鏈接者”,把河南民間的一些好味、精美的手工藝品、自然有機的農產品帶到城市中來。通過這些“故鄉的味道”,做到文化的傳承。

現場嘉賓對於何頻的《蒿香遍地》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一株株普通的鄉土植物融入了對家鄉的熱愛,以文人情趣書寫中原草木,生動有趣讓人念念不忘。書裏以黃河兩岸一年四季的野菜和蔬果爲記錄、考證和抒情對象,普及久遠古老的博物知識傳統,兼及鄉愁。當然,它不止是懷舊,也是一份反映土地、社會和景觀變遷的另類記錄。

天氣雖冷,但嘉賓和讀書愛好者的討論卻是熱火朝天,分享的過程也吸引了附近的小朋友前來參加,孩子們瞪着探索的大眼睛,彷彿早已融入了這份“鄉愁”。

河南省作協副主席、作家喬葉,河南省作協副主席、焦作市作協主席、作家韓達,詩人、評論家、資深職業出版人單佔生,書籍設計師、多屆“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者劉運來等參與了此次讀書分享會。

分享會結束後,參會人員一起參觀了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鄉村文學,以及修武縣文化古蹟及鄉村美學景點:宰灣村黨建綜合體——漢獻帝陵——沙牆村黨建綜合體——百家巖竹林七賢隱居地。

據瞭解,此次讀書會的舉辦地大南坡村,是一個涵蓋了美學實踐、文化發掘、社會美育、自然教育、地方營造、建築景觀以及展覽出版、產品與空間創新等各種活躍動能的聯合體。自2016年修武縣委縣政府探索“縣域美學”的發展道路以來,在不斷聚合當地歷史與文化資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計劃應運而生。該計劃由策展人左靖廣泛邀請來自區域內外的設計與思想力量,以在地營造的方法,參與鄉村的社會與美學實踐,激活本村和周邊村落的經濟和文化生活,回應當下生活與在地發展的需求。

目前,大南坡已經建成大南坡藝術中心、碧山工銷社(焦作店)、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社區營造中心、自然教育基地、山居院落式民宿以及村落景觀提升等內容。

【人物名片】

何頻:本名趙和平,河南修武人,散文隨筆作家、專欄作家和文化學者。出版有《羞人的藏書票》《只有梅花是知己》《文人的閒話》《茶事一年間》等多部作品。

張嬌:“大樹空間”創始人,作家,“歸鄉”運動發起人。曾擔任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魅力河南》欄目製片人。2013年創辦獨立書店“大樹空間”,通過“大樹讀書會”宣傳、推介河南文學、河南本土作家。2014年開始關注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省內多位知名作家共同發起了一場名爲“歸鄉”的運動,帶領大家行走鄉村保護非遺並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傳承民間手藝。

喬葉:河南修武人,中國作協會員, 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出版散文集《天使路過》《深夜醒來》《走神》、小說《最慢的是活着》《認罪書》等作品多部。曾獲莊重文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北京文學獎、人民文學獎以及中國原創小說年度大獎,首屆錦繡文學獎等多個文學獎項。2010年中篇小說《最慢的是活着》獲首屆郁達夫小說獎以及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韓達:中國作協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焦作市作家協會主席。先後發表過社科專著《人類的情緒》、長篇小說《傳道紅塵》《菩提樹》和散文集《守望理想》《心上的風景》等作品。

單佔生:詩人,評論家,資深職業出版人,原河南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編審。鄭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河南當代文學學會會長,著名詩歌理論評論家。

劉運來:書籍設計師,多屆“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者。16年開始設計出版《箋譜日曆》至今已出版五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