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肯定讀過《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梟雄的形象,他“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能夠在亂世中建立屬於自己的工事業也正說明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經過歷史的發展,衍生出了一句和曹操有關的俗語,那就是“說曹操,曹操到”。意思是剛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來到。這句話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我們有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使用,但是你可知道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呢?

在三國時期,赤壁之戰是一次很關鍵的戰役,因爲它決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只能撤退。在撤退的路途上,曹操遇到了一個山坡。他定睛一看,覺得這是一個很好埋伏的地方,不過他卻並沒有遇到危險。於是曹操就嘲笑孫權和劉備,認爲他們不懂得兵法。然而還沒有等到曹操話音結束,趙雲就帶着兵馬出現了。曹操不敢多說廢話,只能再次逃跑。

其實曹操被打跑的次數有好幾次,而下半句的典故由來就是和曹操再一次逃跑有關。有一次曹操帶領軍隊前去攻打呂布。呂布並不是一個肌肉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在謀士的建議下,呂布設下了埋伏,曹操險些被擒。不過他見機得快,先行逃跑。呂布率人馬在後面窮追不捨。

剛跑到一個地方,呂布失去了曹操的蹤跡,只看到前方有一個士兵,於是呂布就向其問路。士兵隨便指了一個方向後,呂布帶人追了過去。其實給呂布指路的這個士兵就是曹操假扮的,但是由於天色昏暗,呂布並沒有能夠認的出來。而“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就是“當面錯過,豈不可笑?”

所以也有很多人說,如果當初呂布能夠及時的認出曹操的話,或許三國的歷史就會發生改變。不知道大家又是否認同這樣的觀點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的閱讀分享是筆者創作的最好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