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明亡於萬曆。亡於萬曆,不過是文人給扣的帽子,我覺得明亡,東林黨要負60%的責任,皇帝30%,制度10%。制度其實都是皇帝和朝臣控制的,萬曆朝沒幾個人造反,建州女真被明朝壓着打,國庫也充盈,這些是因爲我們所說的某位“奸佞”的魏忠賢實行的收商稅減農稅,名將袁崇煥也是他提拔起來,其實他也並不能一手遮天,只是比東林黨稍微強那麼一點。

崇禎一上來就搞死了魏忠賢,東林黨就立馬要求恢復“祖制”不收商稅只收農稅,結果農稅比萬曆朝高出了數倍,而且國庫還沒錢,萬曆朝一年的稅收是崇禎朝全盛時期一年稅收的兩倍以上,而且崇禎朝農民的擔子比萬曆朝重了不知道多少倍。以爲萬曆傻?好好看明史,剛登基的時候被東林黨給架空,後來他立馬搞出一個大太監進行制衡,要是萬曆朝朝政在東林黨手上,明朝早就完了。崇禎輸就輸在失去制衡上,讓東林黨一家獨大。

確實明朝滅亡是有萬曆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首先,萬曆有兩個能臣,一個是張居正,一個是申時行,還有一些能打仗的將軍,就比如說麻貴。還有當時日軍入侵,明朝憑藉着自己的軍事實力,完完全全將他們趕跑了。再加上當時明朝的經濟科技都是世界第一,實力也還是樂觀的。萬曆三十年沒有上朝,卻還能把持着朝政,這不就是他的過人之處嗎?我還是比較佩服他的,畢竟當時明朝國力也是不怎麼樣,他卻還能讓國家穩定三十多年。萬曆是一個聰明的皇帝,不上朝不代表不辦事,有名的三大徵就是明證。萬曆時期的明朝軍事實力不差,軍事人才輩出,比如戚繼光,餘大遒,譚倫,李成梁,以及李成梁的兒子們,個個都是將才。尤其是抗倭援朝戰爭,在中日的戰爭史上,除了二十世紀的抗日戰爭以外,那是唯一勝利的一次抗日戰爭。明朝滅亡主要是崇禎疑心重,不會用人,再加上太勤政,別人做事他都不滿意所致。哪怕是他哥哥,木匠皇帝當政,明朝也不會亡。

整個明朝以道德教養治理天下,從小御極的萬曆皇帝,是在張居正等爲首的內閣,翰林院教導下長大的,成爲了文官集團想要的皇帝,表面看起來生殺獎罰大權在皇帝手上,但一點不如文官集團的意,就會招致批評我連最簡單的立儲問題都不能以自己的想法。正德皇帝還能通過建豹房,塞外征戰,躲避文官集團的嘴舌,萬曆就只能沒事去看看自己的陵墓躲避,所以乾脆搞個無爲理念,消極怠工。

萬曆一生都在和文官利益集團鬥爭,結果還是拗不過,這個腐朽的階層,大明勢不可擋的就亡了。因爲沒錢了,收不上稅,皇帝自己都沒有財權,想用錢還要發動稅監去江南收商稅,結果還被滿朝文官抵制。被江南富商聯合朝廷大官們趕回來,即使這樣也收上了一些,纔能有萬曆朝那麼多次用兵上,還給後代留了點錢財。

明朝的奢靡之風是自嘉靖年代,由於商業日益繁榮經濟發展,而必然出現的一種現象,如同現在與二十年前大衆的生活水平要求差異巨大是相同的道理。萬曆所謂斂財也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而且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於官僚地主集團爭奪經濟資源,畢竟經濟資源決定權力。總之,明亡於萬曆這句話是不準確的,萬曆穩定了明朝三十多年的統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