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真的有120多個兒子嗎?撰寫《史記》的司馬遷和劉勝是同一時代的人,據說這兩個人還認識,司馬遷在《史記》上的劉勝: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位,注意了,枝屬的意思就是連同他的旁系親戚的孩子在內。再者就是班超的《漢書》,撰寫這本書時劉勝已經死了一兩百年了,《漢書》中: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位。大家相信史記還是漢書,我只想說:真是差之一字謬之千里。爲什麼老是講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子?其實是班超的《漢書》筆誤,司馬遷說劉勝有子屬120人,子屬應該包括旁系親戚的孩子在內。

按照推恩令,爵位由長子繼承,其他兒子封侯,裂土分封,不歸管束。這樣各個分封國肯定是越分越小,而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裂土,改授無土的爵位。中山靖王雖然有一百二十多兒子,但是最終繼承王爵的只有長子一人,另外封侯的有十九人,也就這20人而已。可見也不是每個兒子都有繼承的權利。而中山靖王的嫡脈在第六代(以中山靖王爲第一代)時絕嗣,因此被除封。

到漢元帝時期,把漢宣帝的兒子劉竟分封爲中山王,重新設立了新的中山國。中山靖王的十九個兒子分走了中山國大多數的土地,一共分走了19個縣。之後,到了孫子輩第三代中山王時期,又有兩個兒子封侯,分走了成、宣兩地。到了曾孫第四代中山王時期,又有一個兒子封侯,分走了一部分土地。中山國就達到了歷史最小時期,到了劉竟重新分封中山王時期,增加了中山國的疆域,達到了14個縣。之後似乎沒有分封,一直到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中山國除封爲止。

據說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兒子劉貞的後代,劉貞是十九個封侯的兒子中的一個,不過因爲進獻的黃金缺斤少兩成色不足而被除封了。

中山靖王十九個封侯的兒子中,有十二個因爲這事兒被除封,封地被收回後,設立了三個郡。這條法令是漢文帝時期頒佈的酎金制度,規定了朝廷在祭祀的時候,各地王侯必須進獻一定的黃金。對進獻黃金的重量、大小、顏色、成色都有明確的規定,一旦不符合規定,王削縣,侯免國。在漢武帝時期,規定得更加嚴苛。

所以,實質上是中央政府變相的爲難分封王侯,爲削藩製造藉口的方式。光漢武帝元鼎五年,就有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被廢除,這一年正好是中山靖王去世,十九人封侯的一年,同年就有十二人因爲酎金被削去爵位,收回封土。不得不說,漢武帝這明謀玩得還真狠啊!

中山靖王嫡系第六代就絕嗣,劉備祖父還被舉孝廉,做過縣令。不過父親早亡,劉備才過得比較辛苦。即使如此,劉備還是拜盧植爲師的,那個年代可不是隨便一個賣草鞋的都能拜師學文化的。劉備出自中山靖王之後,並非是劉備一人的自稱,涿郡劉氏都自認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所出的家系本來就是大家族;

中山靖王雖有一百多子,但涿郡劉氏認定爲其二世祖的只是劉勝之子劉貞,劉貞可沒有劉勝那麼多兒子了;三國時期同時代人物都沒有攻擊其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三國志也認爲其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拜師盧植,結交名流,其涿郡劉氏爲官者不少,劉備的祖父都能爲縣令,符合東漢皇族優先爲官的傳統,可以參考益州劉焉和荊州劉表,他兩都是西漢景帝子魯恭王之後,對東漢帝系而言,世系和劉備一樣偏遠,但荊州八俊之一的劉表還憑皇室宗親身份躲過黨錮之禍。

漢朝一共設八等爵位,王公侯伯子男以及縣侯、鄉侯,當時生育率新生兒存活率沒有那麼高,劉勝屬於異類,所以一般的封地分個五六代是沒有問題的。話說回來,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推恩令雖然削弱了藩王的勢力,卻助長了外戚、公卿勢力,西漢末年、東漢末年外戚、權臣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廢立,皇帝卻很難找到有實力的血親來制衡。統治者最重要的技能還是縱橫之術。

劉勝優於文辭的,不然也創作不出《聞樂對》、《文木賦》。而且,他的樂酒好內,難免有政治上爲求自保而故意爲之的嫌疑。

所以,或許有這種可能性,他是把生兒子當成一項事業來進行的。劉勝生這麼多兒子,而且是在明知道推恩令以後封國要直接碎成渣了的情況下進行的,漢武帝對此非常滿意,認爲他非常識大體,是諸侯王裏少數死後可以穿金縷玉衣的(按規章諸侯王只能穿銀縷玉衣,金縷玉衣是皇帝特權,除非皇帝賞賜)。劉勝多生兒子是一種自保行爲,將自己的封國變得越來越小,皇帝永遠不會猜忌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