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演技崩了,全國人民都在罵。

究其原因,繞不開《鹿鼎記》。

過去一週的時間裏,張一山都捆綁着這部劇掛在熱搜上。

罵,成了所有情緒宣泄的重點。

每個人都在罵,罵他毀了經典,罵他強詞奪理,罵他演技垃圾。

但我卻罵不出來。

相比宣泄憤怒,我反而有些遺憾。

01.

張一山版《鹿鼎記》,是所有罵聲傾瀉而下的源頭。

豆瓣上,有71709人爲他貢獻出了2.7的評分。

說實在的,我太久沒見過這樣全民聲討的盛況了。

這部劇上線剛剛一週,就已經被我關注列表中的所有賬號聲討了一圈。

從妝發到劇情,從演技到背景,被點評批了個通透徹底,場面極其壯觀。

起初,觀衆直言:

「這部劇從頭到尾,沒有半點原著的影子。」

但癥結在於,罵到最後矛頭卻直指張一山。

“張一山憑什麼演韋小寶?”

“張一山賊眉鼠眼的,一看就知道演不好韋小寶。”

“張一山根本沒有演技!!!”

張一山,錯了嗎?

我還記得兩年前有一個徵集:年輕男演員中誰最適合演韋小寶?

當時,張一山的呼聲最高。

這部劇上線第一天,我也是臨睡前看到的首頁推薦,當時我還很篤定終於有劇追了。

好像一開始,我們都還挺期待的。

張一山是個好演員,也曾是觀衆的共識。

戲劇之處,就在於此。

02.

在我眼裏,張一山是自帶濾鏡的。

張一山屬於從小就很有靈氣的演員。

這份靈氣,是他履歷中體現出來的。

張一山好動,他媽媽原本是要他學武術的。

後來之所以學表演,是因爲隔壁影視班老師的一句話:

「小孩挺好看的,挺機靈的,來我這兒學表演吧,」

正是這句話,才讓他陰差陽錯的成了童星。

很多人說,張一山運氣好。

因爲相比於大多數童星,他幾乎從沒有走過彎路。

楊紫7歲就跟着爸爸四處碰壁,幾乎敲遍了劇組的門,才換來第一個出鏡的機會。

張一山則幸運得多。

他見的第一個組就是《小兵張嘎》,整個見面還沒超過5分鐘,導演就拍板定下了張一山。

要我說,這可不只是運氣。

更多的,是表演上的天賦。

小時候,我爺爺家基本成天循環播放《小兵張嘎》。

關於這部電視劇,我能記住的除了白洋淀和嘎子,就是「曲線救國」的小眼鏡。

第二年,張一山又試戲《家有兒女》。

不用懷疑,這就是當年牌面最大的劇。

央視鉅製,一線戲骨。

能上這部劇,就是燙金的履歷。

要知道,當時招募小演員的通知可是在央視上滾動播出的,試戲的孩子們比春運也少不到哪兒去。

又是張一山,毫不費力的走進了劇組。

直到今天,他爸爸也把這些經歷歸結爲運氣:

「他運氣佔的成分挺大啊,這是實話實說。」

但事實上呢?

在那個擠滿了星二代的賽道上,沒有演技想單靠運氣突出重圍,根本不可能。

後來的事,就不用多說了。

又貧又皮的劉星,一炮而紅。

《家有兒女》則是中國最成功情景喜劇之一,在豆瓣攥着8.8的高分。

這部劇可不只是我童年,直到今天我也靠它下飯。

在此之前,張一山可能靠天賦。

在此之後,也一定有了演技。

這演技,可是從戲裏生磨出來的。

老師還是文興宇、宋丹丹這樣的國家級演員。

更難能可貴的,是張一山擺脫了「劉星」和「喜劇」的標籤。

要承認,這一定是絕大多數演員,最難做到的。

怎麼擺脫?

沒錯,靠的還是演技。

2016年,《餘罪》讓觀衆重新認識了張一山。

他將主角餘罪,刻畫的入木三分。

空口無憑,評分爲證。

如何評價這部劇?

當時知乎上有一則回覆,我記憶深刻: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所有小鮮肉,都是辣雞。”

這一鏡回頭,觀衆直言不輸《無間道》,不輸梁朝偉。

觀衆,是最不會說謊的。

只要演技被認可,讚譽自然鋪天蓋地而來。

那一年,張一山收穫了一個全新的標籤「90後演技扛把子」。

即使後來《七個我》譭譽參半,也是張一山爲突破舒適圈的嘗試,無傷大雅。

他終於憑演技,徹底撕碎了童星的光環。

成長爲一個靠作品說話,用演技發聲的實力派。

這和他過去的願景一樣,他篤信:

「一定要走演技派!!!」

那一刻,觀衆也相信:

少年已鋒芒畢露,遲早必大展宏圖。

回到前面的問題:張一山有演技嗎?

顯然,答案是肯定的。

03.

魔幻之處,就在於此。

觀衆曾承認張一山有演技是事實,觀衆批張一山沒演技也是現狀。

但這不是觀衆善變,更不是強詞奪理。

這種批評,更多來自於失望。

我同樣作爲觀衆,這種失望感同身受。

因爲當我們認可一個演員演技的同時,就會自然去關注他所呈現作品,並且會對這些作品產生天然好感,這纔是《鹿鼎記》真正被期待的原因。

張一山不僅戳破了觀衆的期待,還給了觀衆當頭一棒。

爲此,他只是說:

“千萬不要把我當特好的演員,因爲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

“演不好的時候”

每一次,都會是對觀衆的消耗。

積攢至此,纔有了《鹿鼎記》的爆發。

這每一份失望,恰恰都來自於他明明能做到,明明是一個足夠優秀的演員。

張一山有演技,演技也足夠好。

這演技是從小跟着戲骨磨的,是四年專業院校學的,是一部部作品積攢的。

作爲這樣一個演員,愛惜羽毛遠比於會找藉口珍貴。

更重要的是,記得初心。

作爲喜歡張一山的觀衆,我們更想看到好的作品。

而不是有一天聽到:張一山,你活該。

不要讓張一山該有的演技,成爲觀衆的遺憾。

相關文章